海岱财经丨联创股份33亿元商誉减值的元凶浮出水面
记者 李梓博
一纸判决,令导致联创股份商誉减值的真正元凶浮出水面。
11月20日晚,联创股份发布公告,公司收到淄博市中级人民法院出具的《刑事判决书》。
判决书显示,联创股份收购标的公司上海鏊投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上海鏊投公司)高管通过借用体外资金、购买虚假业绩等手段虚增公司业绩,制作虚假财务账目,提升上海鏊投公司的估值,以达到被上市公司并购的目的,2017年—2019年期间累计虚增净利润约3.44亿元,多名被告被判刑。
据悉,上海鏊投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9月,主营业务为网络营销。2015年11月,该公司法定代表人变更为高胜宁。2015年底,被告人孔刚与高胜宁认识后,共谋包装上海鏊投公司被上市公司高价并购。在被告人孔刚的策划下,上海鏊投公司调整股权结构,确定通过借用体外资金、购买虚假业绩等手段虚增公司业绩,制作虚假财务账目,提升上海鏊投公司的估值,以达到被上市公司并购的目的,通过被告高胜宁、王耘、黄烱、叶青等人具体实施。
2017年9月29日,被告人高胜宁等人与联创股份签订《股权收购协议》,约定山东联创公司以支付现金64807万元方式收购上海鏊投公司50.10%股权,所得现金用于增持山东联创股份,并承诺上海鏊投公司2017至2019年实现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山东联创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9800万元、12250万元、15500万元,签订业绩补偿承诺。
2018年8月16日,高胜宁等人与联创股份签订《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协议》《业绩承诺补偿协议》,约定联创股份以68363万元价格收购上海鏊投公司剩余49.90%股权,支付方式包括定向增发5471.9584万股份(作价51272.25万元)和支付现金17090.75万元,承诺上海鏊投公司2018至2020年实现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山东联创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2250万元、15500万元、16900万元。2016年至2019年,被告人孔刚、高胜宁、王耘、黄烱等人为支撑估值、完成业绩对赌,通过虚增业绩的方式累计虚增利润约5.1亿元。
随着该判决书的公告,联创股份通过多次收购进军互联网营销行业背后的真相,外界有了更多了解。
齐鲁晚报·海岱财经注意到,联创股份于2015年、2016年、2017年期间进行了三起对外收购,正式进军互联网营销行业。
2015年联创股份溢价15倍收购上海新合,新增商誉11.53亿元。2016年溢价14倍和39倍,作价10.15亿元、7.17亿元收购上海激创广告有限公司100%股权和上海麟动市场营销策划有限公司100%股权,新增商誉15.35亿元。2017年,以6.48亿收购上海鏊投网络科技有限公司50.10%股权,新增商誉5.82亿元。合计产生商誉32.70亿元,一度占资产比例高达54%。
收购带来的业绩增长显而易见,2015年至2017年,联创互联分别实现营业收入9.65亿元、23.31亿元、27.68亿元,同比增长15.85%、141.65%、18.73%;净利润分别为3081.46万元、2.01亿元、3.72亿元,同比增长382.97%、553.59%、84.47%。
然而,收购完成的2018年开始,联创股份业绩随即“变脸”。
2018年,联创股份出现亏损,亏损额高达19.54亿元。其原因就是上述四家收购来的子公司完成业绩对赌后业绩不及预期,导致对四家子公司计提大额商誉减值20.7亿元。2019年,联创股份再次净亏损10.8亿元,主要原因是计提上述4家子公司的商誉减值损失11.98亿元。
如此一来,两年时间,上述4家公司收购而来的32.7亿元商誉全部被计提殆尽。
2020年1月10日,董秘胡安智辞职。
然而,就在披露业绩亏损前,联创股份董监高却进行了大量减持。公告显示,2018年12月、2019年1月以及2019年12月1和2020年1月,联创股份分别发布多份减持公告,包括公司实控人李洪国、李洪鹏,副董事长邵秀英以及其他董事、高管等。
最终法院作出判决,多人被判刑,其中被告人孔刚犯合同诈骗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被告人高胜宁犯合同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并处罚金200万元;被告人王耘犯合同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并处罚金150万元。
同时,对扣押在案的被告人孔刚、高胜宁、王耘、黄烱、叶青违法所得现金及股票予以追缴,返还被害单位山东联创产业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不足部分责令被告人继续退赔。
联创股份表示,目前已经回归化工新材料领域,完成了对互联网板块业务的彻底清理,本次判决对上市公司现有业务和未来发展不会产生重大影响。
齐鲁晚报·海岱财经梳理发现,从化工行业转战互联网再转型新材料,联创股份经历多次主营业务转型。曾经的垃圾股也曾实现逆袭,但是资本的险恶,显然是李洪国等高管未曾预料到的,这也直接导致了上述情况的发生。
然而也有评论认为,上述遭遇也算是对联创股份追逐风口“炒作”股价的一种“变相惩罚”。
2012年8月,联创股份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当时的名称还是联创节能,然而上市两年后,联创节能业绩遭遇断崖式下跌,此后开始剥离化工重资产转战互联网营销,随即就遭遇上述“骗局”,导致连年巨亏。
在本次判决过后,对于这家备受市场争议的上市企业来说,能否真正聚焦主业,专心经营,还有待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