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乒乓球亚洲杯张本智和强势夺冠,王楚钦、林高远早早被淘汰,你如何看待?
我期待能在全锦赛上看到的场面,在亚洲杯上看到了。
之前总说欧洲的打法百花齐放,但其实看看亚洲杯,有没有可能只有我们的打法不百花齐放。
原本看全锦赛的时候,也很期待在双反两面弧圈快攻以外能看到其他发展的可能性,但事实上,除了马特/刘斐的高龄双削组合在特殊打法上掀起了一点点风浪以外,可能也就是孙铭阳的颗粒往前走了走,从打发到技战术基本上都没有太挑战到现有的体系,虽然小将偶尔还是遭不住特殊打法,但不太影响前序梯队。
但是到了亚洲杯,不仅有黑马如走颗粒打法的长胶选手巴特拉,还有虽然双反但是全台反手的阿拉米扬。无论是打法还是技术上都不囿于“最先进”,但应对起来对选手技术的厚度、容错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较国外在特殊打法上的研究,国内的颗粒打法很多是模仿国外有竞争力的颗粒选手的“陪练”,因此他们很难从打法本身进行开发,更多要模仿的像。所以变成国外开发,国内抄题,找好答案,再去打国外的选手。真正享受特殊打法本身,对其理解透彻,并且有能力和心气对其进行进一步研究的很少。
因此,不仅特殊打法的选手少了,特殊打法的陪练都少了。记得2019布达佩斯世乒赛龙队在决赛需要对上正胶的法尔克,最后是退役正胶选手刘指导陪他适应了一会儿正胶的理解和感觉。
成都世乒赛的时候回答为什么中日的半决赛看起来那么困难,当时我觉得是因为他们把中国队当作最后一道大题来压。那么如果我们也把具有威胁的外协当最最后一个到大题来压,那我们的厚度和科研储备,能不能经受特殊打法的考验呢?
换个角度来说,比赛阅读能力最强的龙队、能力及战术最厚的小胖能否被复制,最终什么路子是更优解法,可能是这次亚洲杯对巴黎来说,比输赢更重要的事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