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席卷全球,体育世界何去何从
目前,我国疫情防控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进展,全国疫情形式展现出积极的趋势,然而疫情却在海外呈现扩散态势。新冠肺炎在韩国、日本、意大利、伊朗等国家相继爆发,这也给体育世界蒙上了一层阴霾。
1
日本有一部著名的动画电影,叫《阿基拉》。 里面有一处细节: 2020年日本东京奥运会在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下停办,画面中广告牌上写着距离奥运会还有147天。
如今,因为疫情的原因,漫画中的情节很有可能在现实中上演。
目前,东京奥运会开还是不开,在日本国内争议极大。 近期日本当地发起的网络投票结果显示,只有10.5%的民众赞成东京奥运如期举办,18.3%建议延期,而62.4%的民众则是要求直接取消奥运会。
尽管东京奥运会组委会和日本政府官员曾在多个场合不止一次的强调东京奥运会不会延期。
几天前的国际奥委会执行委员会上,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也表示将全力支持东京奥运会如期举行,但目前距离东京奥运会原定举办日期还有近5个月的时间,届时能否如愿举行,还是要根据日本疫情控制情况来决定。
据统计,日本已经为筹办奥运投入了超过3万亿日元(约合273亿美元)的经费。 另外,东京奥运会仅日本国内企业赞助签约金额就达到了31亿美元,门票收入也是奥运会收入的重要部分。
通常来说承办一次奥运会将售出一千五百万张门票,按照每张门票平均100美元计算,约为15亿美元,如果奥运会停办,这些投入和营收都将“打水漂”。
此外,举办奥运会也和旅游产业息息相关。 此前,东京政府为迎接奥运对东京市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升级重建,日本国内航空、酒店行业也为东京奥运会耗费了巨资投入。
如果奥运停办,日本金融体系将受到严重冲击,对于近些年经济一蹶不振的日本来说或将成为不可承受之重。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遇到过类似问题。 在距离开赛半年时,寨卡病毒席卷美洲,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寨卡病毒传播已经构成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
随后,疫情蔓延到了65个国家和地区,巴西成为重灾区,许多人呼吁将奥运会取消或推迟,但在各界的努力下,里约奥运会最终如期举行。
对于日本来说,担任了刺激经济、提升形象、稳定政局等多项重要任务的东京奥运会,更是容不得半点差池。 目前来看,奥运会的各项准备工作仍在按计划推进。
但是这次的新冠病毒的疫情传播不是寨卡可以比的,如今的日本正处于两难的境地。 正如国际奥委会委员庞德所言,东京奥运会的未来很大程度上不受国际奥委会的控制,而取决于病毒的发展方向。
2
相比奥运会,欧洲杯的情况则更加急迫,为了庆祝欧洲杯60周年,本届欧洲杯赛事改为由12个国家、13座城市联合举办,而揭幕战地点正设在了疫情重灾区——意大利首都罗马的奥利匹克体育场,按照原计划,罗马在欧洲杯期间预计要承办4场比赛。
此前,意甲已经有多场比赛因疫情延期,虽然除意甲外,欧洲五大联赛还都保持着正常运转,但随着疫情发展,情况恐怕不容乐观。
欧足联也表示他们正在观察疫情的发展情况,不排除停办欧洲杯的可能。
据福布斯报道,欧足联预计通过今年欧洲杯比赛获得25亿欧元的收入,利润预计超过10亿欧元。
早在去年6月,欧洲杯就已经开启了门票预售工作,欧足联预估在整个欧洲杯期间卖出超过300万张门票。
不仅如此,欧洲杯还关乎着承办城市的当地经济,根据此前报道,每个承办城市预计举行4场比赛,可为当地带来1亿欧元的收入,如果欧洲杯停办或“空场”比赛,欧足联的收入情况恐将不容乐观。
但国际足联主席因凡谛诺也曾直言生命健康要比任何一场足球赛都重要,威尔士足协首席执行官乔纳森·福特也表示“我们必须首先保证健康,再去考虑体育。 ”
虽然从目前情况来看,欧洲杯面临的危机比奥运会小,但是球迷们能否如期看到精彩的比赛,我们尚未可知。
3
除了奥运会、欧洲杯两大赛事举办成疑,还有很多国际赛事和地方赛事均受到影响。
备受关注的东京马拉松虽然如期举行,但组委会被迫取消了大众组比赛,原本预计38000人参加的赛事改为仅200多人的精英赛,虽然组委会采取了“报名费不退,明年再来”的方式止损,但从宏观上来看,依然是杯水车薪。
除了体育赛事,体育产品和消费也受到重挫,因为国际疫情蔓延,许多体育产品相关企业受到波及。
以耐克为例,此前,因为有员工确认感染新冠病毒,耐克宣布暂时关闭其位于荷兰的欧洲总部3天,来自80个国家超过2000名员工受到影响; 除了欧洲总部,其位于美国俄勒冈州的全球总部也因故暂时关闭。
在病毒的阴霾下,体育世界或许已经到了至暗时刻,但千万别忘了,顽强拼搏、遇难则强本就是体育赋予我们的精神和品格,创造奇迹,本就是体育世界每天都在发生的事。
另外,虽然目前疫情对体育世界造成的影响难以估量,但如果从另一角度去思考,我们也能窥视到一些机遇: 疫情爆发从另一方面确实催生了体育产业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线上与线下的融合。
线上培训、直播健身等新模式快速兴起,正在培育体育消费者线上的消费习惯,也许疫情过后,这些新业态会让世界体坛再次拥抱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