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报赞全国青少年联赛:弃“锦标主义”回归“人人参赛”
直播吧10月8日讯 据《中国体育报》报道,在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的指导下,由中国足协主办的第一届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在竞赛的设计、执行、推广等方面做出了重大的创新改革,迎来实质性突破,摒弃“锦标主义”回归“人人参赛”,体现了鲜明特点,成为新时代推进体教深度融合的新标志和新典范。
首先是突出体教融合,赛事不设壁垒,在全国设置了45个赛区,设男、女各9个竞赛组别,学校、体校、俱乐部青训梯队、社会青训机构的球队均可参赛,将我国的青少年足球运动赛事带入了一个新高度。
其次是将高科技和新媒体引入青少年比赛,吸引参赛队伍、媒体和球迷,提高观赏性和参与度。中国青少年联赛赛事办公室在本次赛事中引进了穿戴设备、视频分析,以及数据采集,赛事官方App“绿茵中国”实时更新竞赛信息,中国教育电视台和微博、公众号的赛事转播,制作网络及电视信号,各大平台累计观看人次及相关话题的微博阅读数都达到了千万级别。
第三是通过合理的赛程和严密的组织等各方举措提升赛事质量,场面精彩,竞争激烈,体现了青少年足球运动的技战术发展水平,为展现我国近年来青少年足球的发展提供了舞台。中国足协在比赛中还引入了国际级裁判,进行了年轻裁判交流培训,保证了比赛的顺利进行,锻炼了裁判队伍。
作为我国青少年足球发展的新起点,这项新赛事的工作程序、组织结构、赛事设置也面临新的挑战。
首先,如何形成跨部门合作、多领域资源共享、全方位平台建设的有利局面。在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的指导下,需要通过总体指导、合理疏导、分层利导的方式,充分利用各地资源差异,制定更加符合地方特点、优化平衡资源的权益方案。
第二,如何强调赛事的群众性、普及性及公正性。该赛事方案涵盖U8-U19年龄,覆盖大、中、小学的青少年,赛事的组织既要在最大范围内调动广大青少年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同时要注意对于参赛队伍的组成、参赛人员的身份,以及参赛组织的资质的界定和审核,在组队参赛方案上制定详细、合理、可行的遴选机制。
第三,如何优化组织工作,筑牢赛事基石。从全国来看,经济发展程度发达的省份足球市场化程度高,集聚了许多优秀的教练员与学生球员参与青训体系,但在资源较匮乏的省份,课后“430”的校园足球等活动可能还缺乏系统专业的体系。因此,在全国范围的青少年联赛需要特别关注并培养足球运动在不同地区发展的均衡化,通过赛事的推广,平衡分配资源,改变足球运动发展在地区间不平衡、不充分的局面。
(南陵哭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