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报》:改革开放40年!从马拉松看“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的转变
原标题:《中国体育报》:改革开放40年!从马拉松看“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的转变
12月16日早上8点,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奔跑中国》2018深圳国际马拉松恢弘起跑,3万名来自全世界各地的跑者用奔跑的方式向改革开放40年致敬,勾勒出一幅全民健身的生动画卷!
从1978年到2018年,改革开放40年,在为中国带来全方位变革的同时,中国体育也被时代的洪流所裹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蜕变。改革开放40年,中国马拉松运动的变化最为明显,从最初只有精英选手参赛,到现在全民参与、全家出动、全城狂欢,大江南北不断掀起的马拉松热潮正在引领我们从“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发生质的转变。
奥运争光,奏出全民族精神赞歌
回想在旧中国,中国人曾被蔑为“东亚病夫”,炎黄子孙无不痛心疾首。一百多年前青年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就为改变中华民族体质孱弱的状况而大声疾呼,“国力苶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此甚可忧之现象也。”体育不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仅会在身体上得“软骨病”,精神上也会萎靡。
于是我们学会拼尽全力、奋勇争先。“争金夺银”几乎成为人们对于体育的首要渴求,金牌获取的价值甚至超越金牌乃至体育本身。当旧中国“一个人的奥运”的磨难渐成往事,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女排五连冠的荣耀曾将无数青年人“振兴中华”的梦想点燃;从北京奥运会的金牌榜第一到里约奥运会“用尽洪荒之力”,中国选手用赛场上的拼搏,向世界证明了“中国人能行”。
曾几何时,“奥运争光”是时代的主流,由此而锻造出的体育精神,和着国人的记忆节拍,奏出一曲全民族的精神赞歌。
全民健身,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改革开放40年匆匆而过,大到整个中华民族,小至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弱小到强大、从落后到先进、从贫穷到富有!1978年,中国的经济规模仅有3679亿元人民币。那时,马拉松距离忙于解决最基本的衣食住行的人们还非常遥远;而到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已经高达82.71万亿元人民币,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近40年的经济增长称得上是一大奇迹。
根据国际经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越5000美元时,会进入以马拉松为代表的全民路跑体育消费周期,这在欧美称为“马拉松赛事现象”。在中国人均GDP超越5000美元的2011年,中国马拉松的发展势头开始显现,从全年共举办马拉松赛事22场,发展到2017年,全国举办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800人以上规模)达1100场,是2011年的50倍。《奔跑中国》2018深圳国际马拉松,超过9万名跑者完成了预报名,创下历史新高。深马并非孤例,北京马拉松、长沙马拉松、襄阳马拉松等国内一二线城市的马拉松都是“一签难求”。
这样局面的出现,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民众体质增强的必然结果。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选择用奔跑的方式,加入全民健身的行列。大江南北不断掀起的马拉松热潮,也在印证着这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体育实力的巨大提升,同时不断凝聚着民族前进的精神力量。
中国体育,迎来最好的发展时代
从蓬勃发展的马拉松运动不难看出,中国正从“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发生质的转变。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这标志着以金牌为主要价值取向的评价标准在越来越丰富的社会体系中被重构,以人民为中心、彰显体育综合价值的体育观正在逐渐形成,体育走进千家万户、走进人民生活,“把身体搞得棒棒的”成为广泛共识。
回首40年改革发展历程,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社会活动部主任、中国田径协会副秘书长水涛认为,马拉松作为中国体育事业改革开放40年成就的一个缩影,是讲述中国体育砥砺奋进历程的最佳注脚之一。
时至今日,我们依然需要看到国旗在国际赛场升起、国歌在国际赛场奏响,但是人们在这些需求之外正在衍生出日益强烈的对全民健身活动的热切渴望。同时,在广阔的马拉松赛场,弘扬体育精神与爱国主义,提升民族文化自信,传播正能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有着更为多元的内涵和更接地气的表达。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改革开放40年,对于中国体育来说,这是最好的发展时代:这里有最澎湃的发展动力,这里有最宽广的发展平台,这里有每一个中国人的幸福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