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爱尔眼科李绍伟教授团队新论文荣登国外权威医疗期刊
近日,北京爱尔英智眼科医院李绍伟教授团队在期刊Journal of Refractive Surgery(中科院2区SCI期刊,影响因子3.2550)发表论文“Predictors of Femtosecond Laser-Assisted Arcuate Keratotomy Efficacy for Astigmatism Correvtion in Cataract Surgery(飞秒激光辅助弧形角膜切开术治疗白内障术前散光疗效的预测因素)”。截至目前,李绍伟教授团队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40余篇,主编参编专著12部,承担国家省级部级等课题20余项,并获各级奖励13项。
该论文研究发现,飞秒激光辅助角膜弧形切口与角膜缘距离是影响其散光矫正效果的重要因素,纳入此参数可以提高飞秒激光微切口散光矫正的准确性。这一发现对于提高亚洲人散光矫正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如今,随着屈光性人工晶状体手术时代的到来,白内障手术已从传统的复明手术向现代屈光性白内障手术转变。尽管手术方法、生物测量及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都有了明显发展,但角膜散光仍然是白内障术后残余屈光不正的重要因素之一。
据统计,40.78%的白内障患者术前合并有大于1.0D的角膜散光,其中10.35%超过2.0D[1]。研究表明,超过0.75D的角膜散光会引起视物模糊、重影、眩光、视疲劳、对比敏感度降低等症状,严重损害视觉质量及视功能;同时,影响多焦点和非球面等屈光性人工晶体的植入效果。因此,成功矫正术前角膜散光已成为现代白内障手术的一个必需要求。
角膜散光的手术矫正方法很多,主要包括选择白内障切口的位置、角膜松解切口、角膜缘松解切口、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以及复曲面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等。
其中,弧形角膜切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散光矫正方式已在临床应用20余年,飞秒激光辅助弧形角膜切开术(Femtosceond Laser-assisted Arcuate Keratotomy,FSAK)的出现进一步提高了散光矫正的精确性和安全性,提高术后视力和视觉质量,同时具有良好的长期稳定性。目前广泛用于白内障患者术前轻、中度角膜散光的治疗。
李绍伟教授团队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采用同样的散光矫正公式,中国人的散光矫正效果却不如国外病例效果。经过深入研究和比较,发现角膜松解切口矫正散光的影响因素,不仅与切口长短、深度、距离角膜中心的距离有关,松解切口到角膜缘的距离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这个因素以往从未有人关注过,但是对于角膜直径更小的中国人或者亚洲人来说影响很大。
因为中国人或者亚洲人的角膜直径比西方人平均小1mm左右,所以同样的散光度数,采用同样的公式和参数,也就是说切口深度和长度相同,距离瞳孔区距离相同,中国人散光矫正掉的度数明显偏少,效果较差。这是由于中国人角膜直径小,切口距离角膜缘太近,产生的生物力学效果较小。因此,对于中国人的散光矫正参数必须重新调整,并且距离角膜缘要适当远一点。
这一发现对于提高亚洲人散光矫正效果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李绍伟团队已经建立了适合中国人散光矫正的公式,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结果也将在近期发表。
该研究成果的第一作者是李绍伟教授的硕士研究生张帆,团队成员还包括北京爱尔英智眼科医院霍冬梅主任和李秋梅主任。
责任编辑:侯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