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来看,他们用学术论文、调研报告助力生态文明教育!
为进一步提高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专业化水平,丰富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前期,全国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中心面向社会征集了一批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学术论文、调研报告。通过来自相关部委、高等院校、青年社会环保组织、基层团组织的专家学者,围绕理论方法、研究内容、应用价值等维度对稿件进行了两轮评审,最终评选出10份优质稿件。现将评审等次予以公布。
全国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中心
2022年11月
一等项目
1. 新时代农林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现状及提升路径研究
在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培育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需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是加快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北京林业大学在校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运用SPSS分析得出农林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现状。研究结果显示:农林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整体水平合格,但仍停留在生态文明素养的理论认知和意识认可层面,向行为认同层面转化具有必需性、迫切性和外部依赖性。农林高校应基于新时代生态文明教育的内涵与要求,围绕生态文明课堂教学、生态文明实践育人、生态文明行动养成三方面,提出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提升路径。
2. 碳中和愿景下垃圾分类工作现状的调查研究——以长沙市为例
本文通过开展长沙市垃圾分类工作现状的调查研究助力碳中和。 团队在长沙市多地点分时间调查多年龄段市民,并收集两千余张问卷。 问卷内容涵盖市民对“碳中和”的了解情况、市民及商贩对垃圾的处理方式、影响垃圾分类的各种原因、是否愿意对垃圾进行分类、是否接受过相关知识以及对垃圾分类投放实施的意见等。 在收集问卷并作出相应的分析图后,团队结合政策,对政府、社区、个人等不同层面提出关于垃圾投放的建议。
调研团队正在对商户进行问卷访谈
二等项目
3. 绿色学校长效创建机制优化研究
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背景下,绿色学校创建影响和带动全社会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本文针对绿色学校长效创建机制开展优化研究,以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对推行绿色学校的指导为出发点,先后调查分析了国内外绿色学校的创建现状及问题,评估绿色学校长效创建机制的影响因素,提出绿色学校长效创建机制的优化对策和 绿色学校构建方案,为绿色校园的构建提供了明确指引。
4.高校学生参与环保科技创新的特点及思考——以扬州大学为例
科技创新在各大领域处于核心地位,发挥重要作用,在环境保护领域也不例外。新发展阶段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目标及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迫切需要环保科技创新的支撑。 实践发现,以扬州大学为例,高校学生参与环保科技创新的认识有待深化、参与环保科技创新的途径有待突破、参与环保科技创新的目标有待提升。 高校要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角度出发,广泛组织动员学生参与环保科技创新实践,引导青年学生在关注和参与环保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增强生态意识、环保意识,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5.“三全育人”视角下高职院校生态文明教育的短板与破局路径
针对高职院校师资建设不足、高标准的社会企业较少、教材体系不够完善、教学方式方法没有与时俱进、师资队伍缺乏专业性等问题,在融合国家政策法规要求、生态文明领域专家意见与国家环保类职业资格标准之后,本文提出了几点可行性建议:构建和完善不同学历阶段教材体系;积极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提高教师生态文明意识、环保节能技术等领域的教学能力;因人施教,融入信息技术、大数据分析等现代化手段,实现多种教学方法融合和着眼教育引导激励,完善科学的生态文明教育评价模型。
三等项目
6. 美丽中国,雄安样板—以雄安新区白洋淀、“千年秀林”项目为例探究生态城市建设路径
文章旨在探究符合中国国情的生态城市建设路径,通过多种调研方法取得多地不同人群对雄安新区生态城市建设的现状和成果的建议及期待度。 团队经过当地实践深入理解和认识雄安新区建设理念与独特的城市结构,在调研和采访中体会当地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意义,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的绿色理念,并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7. 青少年生态文明素养培育的策略研究——以浙江省杭州市、湖州市为例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导下,杭州市和湖州市运用多种策略发展生态文明素养的培育。在研究后,作者提出应进行整体性体系建设和融合新媒体发展的新型完善方法。 首先从传播生态文明理念的时代倡议、建设生态文明的国家的战略要求、培育青少年的生态意识这三个方面阐明生态文明素养培育的重要性。 随后根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提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培育策略, 分别从政府、学校、公共机构、社会机构四个方面多层次立体解释了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体系。
8. 基于长三角生态补偿机制的垃圾分类实施方式调查
文章通过调查对比上海市、江苏盐城、安徽广德和浙江宣德垃圾分类工作效果,分析了垃圾分类活动实施的困境,探索生活垃圾分类的收集、运输、管理等全链条管理有效运行机制,为省市内及长三角区域联合垃圾治理提供决策参考。作者认为 可从政策、法律法规、资金、物联网和互联网技术方面引领长三角地区垃圾分类工作有序开展,省市政府,团组织、学校、社区等等基层组织就垃圾分类工作保持长期稳定的探讨交流,通过地域、交通和政府等优势互补和政府、社区、居民间的通力合作,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实现区域间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方面的通力协作。
9. 从生活垃圾源头减量探索大学生“光盘行动”的调查报告
为帮助大学生勤俭节约、文明用餐的好习惯,营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氛围,本文在上海市进行以从生活垃圾源头减量探索大学生“光盘行动”的调研以提升节约粮食的思想观念为目的的调研。 实地考察了上海市浦东、崇明、金山、奉贤、松江五个区的垃圾分类情况,调研组采用访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形式,对上海市高校食堂餐厅浪费的基本情况进行统计汇总,得到高校食堂浪费的基础数据。 通过对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得出了光盘行动现状、高校餐桌浪费现象较为严重等现象,分析得出其原因。 研究发现,高校推广“光盘行动”,可以在现阶段极大减少餐饮浪费,实现湿垃圾的源头减量。
10. 高校绿色社团发展现状与优化路径探究
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大量志愿者走入公益环保这条道路,部分高校学生通过在高校内部创建绿色环保社团,开展各式各样绿色环保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到环境保护中,但也面临着一些发展困境。本次研究指出了我国高校绿色社团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基于其发展现状提出优化发展建议。我国高校绿色社团存在稳定性较差、以非环保专业为主要构成的环保社团的专业知识及资金相对匮乏、社团管理机制与规模难以为继、社团进行的绿色活动较为单一这四个问题,但总体依旧呈现出由封闭性走向开放性,与外界联系不断加强、高校绿色社团分布日益合理与环保社团的耦合性不断增强的趋势。最后试析高校绿色社团的意义,就平台、社团、参与者素质等多方面提出未来展望。
编 辑 | 谈佳玮
校 对 | 刘 昊 李硕涵
校 审 | 潘颖婷 李 伟 刘 航
终 审 | 黄英锋
点亮“在看”,助力生态文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