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大学针对中国足球发表研究论文:问题出在学习和踢球的结合
我国拥有14亿人口,并且随着经济实力的发展,我们的运动员在各项体育项目中大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何偏偏就挑不出11个会踢球的人呢?
相信以上这个问题已经困扰了许多国人很长时间,不止我们搞不懂,外国人也同样对此感到疑惑,现在这甚至成为了西班牙一所大学的研究课题。
日前,西班牙阿利坎特大学发表了题为《足球的国际竞争力:西班牙与中国的比较分析》的论文,作者为该大学的体育服务技术员詹妮弗·佩德罗·德布拉斯。
这份论文的研究缘起我国在2015年发布的《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自那时起,我国开始大力促进足球投资,大规模引进教练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大量足球基础设施被建设起来,许多小镇和学校都拥有了先进的足球场地。
既然我们国家已经花了大力气发展足球运动,为何我国的足球水平至今未能得到提升呢?
为了这个问题,论文的作者对115名中国、西班牙及国际专业人士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访问,其中包括多名在中国任教的西班牙籍青训教练和前北京人和队的西班牙籍主教练路易斯·加西亚。
首先,大量引进的外籍足球人才为何没帮助中国足球发展,研究发现语言是个非常大的障碍。在教练们把想法传递给球员的过程中,需要通过翻译,信息会受到翻译者自身想法的干扰,从而导致无法精准传递。
这个问题其实也正是中国足球讨论了30来年的外教与土帅之争。外教的足球理念固然先进,但他们的翻译却往往是个门外汉,以至于球员有时根本得不到正确的指导。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来我们需要培养专业的足球翻译人才,国家队层面或许可以让有留洋经验的前国脚们来,但在青训方面还是需要专门培养;二来现役球员若多能出国留洋,便能在他们日常的职业生活中克服语言关;三来我们需要培养自己的教练人才,韩国足坛在这方面就有送教练前往英超学习的例子。
当然,语言还是次要的,研究认为文化才是问题的根源。中国文化具有崇尚规范的特点,中国人养成了通过不断重复的方式来进行学习的习惯,这在体育领域对于个人项目来说或许有用,但足球需要的是即兴发挥(创造力)。因此,中国人的学习方式对于足球来说不是最佳的。
在西方文化中,体育与学习并重是父母们根深蒂固的理念。但在中国的文化环境中,中国父母只会优先考虑孩子的学业,并不会考虑将学习和运动结合起来,足球在中国被认为是一种游戏,孩子们尊重家长,所以选择职业足球的道路并不被重视。论文认为这是中国足球未能随《改革方案》腾飞的最关键原因。
这是该论文的作者德布拉斯,她曾是阿利坎特大学国际女子五人制足球队的运动员。
不知大家是否认同德布拉斯的研究结论呢?大家觉得中国足球发展不起来还存在着哪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