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论文题目:六家新闻网站对乐视体育发展报道的框架分析
本文是一篇新闻媒体论文,本文参考了坦克德的“框架清单”研究取向、潘忠党的“结构分析”研究取向以及臧国仁的“三层次结构”研究取向。研究分析的指标是按照新闻文本的基本特征、细节特征和结构特征来进行设计的。
1前言
1.1研究背景
2014 年 8 月 18 日,《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意见的出台不仅立即引起了传媒界的关注,加快了媒体深度融合转型的步伐,同时也说明了新兴媒体科技已经对介质造成了强烈的冲击,传统媒体所依赖的媒介环境正在发生变化。同年的 10 月 20 日,国务院发布了《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46 号文件),该文件的出台刺激了与体育相关的版权、媒体、营销、场地、装备和硬件等相关行业的发展,阿里、万达、腾讯、苏宁和乐视等社会资本不断涌入到体育行业当中。乐视体育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互联网体育媒体公司。
在一定程度上中国体育媒体的发展一直落后于媒体行业的整体发展。过去央视一家独大的体育媒体格局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国体育媒体行业的发展,直到2014 年乐视体育等互联网体育媒体的出现,才打破了原来央视一家独大的媒体垄断局面,促进了体育媒体行业的大发展。传统体育媒体的人才不断离职加盟互联网体育媒体,互联网体育媒体也试图在赛事版权购买上压制传统体育媒体,在内容制作上赶超传统体育媒体。可以说,“乐视体育者们”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体育媒体行业中新老媒体的融合转型。与此同时,“天价竞标”和大量网罗体育赛事版权的事件层出不穷,资本和市场逐渐成为体育产业发展的新焦点。
可以说,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新兴媒体科技的发展,以及市场资本的不断壮大,正在给今天的体育媒体行业和体育产业带来诸多的“不确定性”,乐视体育等互联网体育媒体公司的出现,给中国体育产业的起步发展开了一个好兆头,给传统体育媒体发展版图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在这个过程中,乐视体育等互联网体育媒体公司的标签不断发生变化,多重身份叠加在一起,使其在发展中呈现出一种复杂无序的状态。但是之后乐视体育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资金链断裂等事件,不仅给乐视体育自身的发展带来了毁灭性打击,也对刚刚发展起步的互联网体育媒体和中国体育产业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考察和研究作为中国体育产业中互联网体育媒体公司发展缩影的乐视体育是具有一定意义和价值的。
...........................
1.2研究目的
乐视体育的出现以及在发展过程中所呈现的兴衰现象,无论是对业界还是学界,都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特例和范例,而且研究乐视体育的视角可以是多元化的。但是在诸多研究中,研究者仅限于考察和研究影响乐视体育发展的内部因素,如乐视体育的平台、内容制作和赛事版权,却忽略了对影响乐视体育发展的外部因素的考察和分析。本文观察和分析六家新闻网站对乐视体育的报道,目的在于通过分析媒体报道的新闻框架,来探究在乐视体育的发展过程中,媒体是如何对其进行报道的,新闻媒体的报道对乐视体育的发展有可能产生什么影响。
乐视体育的出现及其兴衰的整个过程,应当放到社会这个大背景当中去进行考察。无论将乐视体育看作是体育产业中的破局者、失败者,还是特例,乐视体育作为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开篇当中的重要角色都是值得被观察和分析的,而且无论是对于学界还是对于业界而言,关于乐视体育的研究是具有一定意义和效用的。
近两年学界对乐视体育的研究数量在急剧增加,研究所涉及的角度也在不断扩大,这说明乐视体育确实是一个值得被研究的对象。许多研究是从乐视体育的平台运营、节目特色、技术手段、媒介管理和运营等角度出发去研究乐视体育的,但是这些研究只关注和考察了影响乐视体育发展的内部因素,却没有将乐视体育的发展放置到一个更大的范围去对其进行分析。乐视体育的发展不仅受到了内部管理、运营的影响,也受到了外部政策和社会资本等的影响。在诸多的外部影响因素中,媒体是一个值得被考察和研究的外部因素。因此,本文将框架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依据,通过分析六家新闻网站对乐视体育发展报道呈现的新闻框架,来探究新闻媒体是如何塑造乐视体育形象的,以及媒体报道可能对乐视体育及其身后的中国体育产业所产生的影响。本文虽然缺乏理论研究的创新性,但是本文扩宽了研究乐视体育的研究视角,利用框架理论来分析当今中国体育产业研究热点中的某一议题,从这一层面来看,本文是具有一定理论意义的。
.............................
2文献综述
2.1国外关于框架理论的研究
2.1.1框架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1)框架的概念及源起
框架一词最早来源于人类学家贝特森的一篇论文,在这篇论文中贝特森提出了“框架是一种元传播”。在解释元传播时,贝特森提到了框架运作的机理,传播过程中的符号可以纳入到框架中,并根据这个框架对符号进行理解和解释。之后很多学科在研究中都有意或无意的使用了框架的意涵,并开始对其进行研究,最突出的两个研究领域就是心理学和社会学中关于框架的研究。心理学关于框架的研究,被认为可以追溯到米徳所提出的象征性互动理论,米徳认为人是具有意义性的动物,因为人是根据意义来行动的,意义是在互动中产生的,意义是由人来解释的,而人用来解释意义时,所运用的东西就是框架。
另一个研究框架理论的领域是社会学。1974 年,戈夫曼3在著书中给框架下了一个定义,“框架指的是人们用来认知和阐释外在客观世界的认知结构,人们将生活中的经验归纳于框架之中,同时又通过框架来认识和解释现实社会。”戈夫曼对框架的研究引起了研究者对框架的关注,关于框架的研究也逐渐从社会学领域扩展到了新闻传播学领域。
(2)新闻框架的概念
20 世纪 80 年代之前,无论是学界还是业界都认为新闻是绝对客观、公正、独立的,也就是说学界和业界都在颂扬新闻专业主义,而忽视新闻在采写过程中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但随着框架概念的引入,研究者注意到新闻的生产和传播要受到社会系统、组织工作规则和记者个人认知结构等的影响,新闻框架的概念也随之出现。关于新闻框架的研究有很多,本文选取三个主要概念进行介绍。
首先,吉特林4在新闻传播学中发展了戈夫曼提出的框架概念。吉特林认为所谓框架就是“关于存在着什么、发生了什么和有什么意义这些问题上进行选择、强调和表现时所使用的准则”。也就是说新闻报道过程中的选择和文本组织等环节都遵循着一个框架机制,媒体从业者是按照某种抽象的规律来进行符号转换和话语组织的,框架是一种选择的筛选方法。
..............................
2.2国内关于框架理论的研究
国内对框架理论的纯理论研究相对滞后,早期对框架理论的介绍仅出现在论文中,近两年也出现了专门梳理框架理论渊源和发展的论著,但数量屈指可数。总体上国内对框架理论的研究层次不高,也不够深入,研究还仅停留在翻译、释义和梳理国外研究文献的初级阶段,缺乏更深层次的理论研究创新。相对于纯理论研究,国内在使用框架理论进行实证研究的方面,研究数量上略显庞大,但是大部分文章在使用“框架分析法”时,都没有跳出梵?迪克、甘姆森、谭克迪和潘忠党等人的研究取向,并且在具体的方法使用上也呈现出较为混乱的局面。
2.2.1框架理论的引进与介绍
(1)论文方面
起初,国内只有单篇的小论文对框架理论进行简单地介绍。张克旭2等人在研究媒介框架和受众框架在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事件上如何进行转换时引入了框架理论,文章提到了甘姆森关于新闻框架所下的定义,对框架理论的介绍相对较为简单,文章主要介绍了臧国仁的相关研究。张洪忠3在介绍框架理论时相继提到了贝特森、戈夫曼、甘姆森、坦克德以及臧国仁等人关于框架理论的研究,虽然对每个研究的介绍都比较简短,但对后来的研究者进行相关文献的收集和脉络梳理提供了帮助。之后,傅蓉4也对议程设置理论和框架理论进行了对比分析,但是文章着重介绍了议程设置理论,而对框架理论的介绍则十分有限,可供借鉴之处相对较少。邓天颖5在研究外报塑造中国国家形象时,使用和介绍了新闻框架的相关概念和意涵,提到了框架理论与建构主义的关系,也提到了吉特林对框架的定义,文章进一步扩展了对新闻框架的介绍。从 2004 年开始,与框架理论相关的论文研究越来越多,但是对理论的介绍缺少较全面的论述,对框架理论的使用上也呈现了混乱、片面和随意的局面。2007 年,陈阳发表文章试图澄清使用框架理论进行研究时的一些误区,分析了框架分析所适用的三个研究方向,即新闻生产研究、新闻内容分析和效果研究。
随着使用框架理论进行实证研究的论文的增多,国内开始出现一些文献综述式论文对框架理论进行了较为全面且系统地介绍。孙菜芹1梳理了从 1975 年到2010 年共 35 年间国内外对框架理论研究的文献,不仅介绍了框架理论的缘起和内涵定义,还按照研究内容、研究典范、路径分析、研究方法以及认识论和实证研究五方面分门别类的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这对帮助后来研究者理清框架理论纷繁复杂的研究脉络具有很大的帮助。乔新玉2按照框架理论发展的历时性顺序对相关研究进行介绍和梳理,同时文章也介绍了议程设置理论。相比较其他研究者的文献梳理,乔新玉在介绍框架理论时,大量引用了对国内研究者而言不太的熟悉的国外学者的研究。李海波3在其硕士论文中对新闻文本框架进行了辨析,对四种框架分析法也做了详细的介绍,此文关于框架分析法的详细介绍对框架理论的研究是一种有益的补充,对后来研究者使用框架分析法去分析新闻文本也大有裨益。刘强4在对框架理论进行综述时,将研究的关注点聚焦在了近几年国内关于框架理论研究的破碎化和误解性上,刘强认为由于戈夫曼关于框架研究的阐述散落于不同的文章中,且篇幅过于冗长,导致后来的研究者对戈夫曼关于框架的研究误解性较大。此外,由于一手研究资料的匮乏导致部分研究文章在介绍和理解框架理论上,存在片面、误读和曲解的现象。
................................
3 研究设计与方法 ...................... 12
3.1 理论依据 ........................ 12
3.2 研究方法 ............................ 12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18
4.1 六家新闻网站报道乐视体育新闻文本的基本特征分析 .............. 18
4.1.1 对原始报道媒体的分析 ....................... 18
4.1.2 对报道时段的分析 ....................... 18
5 研究结论与建议 ........................... 34
5.1 结论 ............................ 34
5.2 建议 .................. 34
4研究结果与分析
4.1六家新闻网站报道乐视体育新闻文本的基本特征分析
4.1.1对原始报道媒体的分析
六家新闻网站关于乐视体育的报道其实来自于不同的新闻媒体,本文将这些新闻报道的原始新闻出处称为原始报道媒体,并对这些媒体进行分类,可分为七类,包括财经、产业、商务、金融类媒体,科技类媒体,体育类媒体,自媒体,综合类媒体,地方综合类媒体,其他。根据表 1 可以发现,关于乐视体育的报道大部分出自于财经、产业、商务和金融类报纸上,如财新网、《证券日报》、《第一财经日报》、全景网、《每日经济新闻》、《21 世纪经济报道》、《北京商报》等。加姆森提出“框限”的概念,意在阐释不同的媒体有不同的报道“框限”,并遵循着自身的报道“框限”去选择该报道什么,不该报道什么,而媒体的理念、风格、类型、编辑方针等因素会影响媒体的“框限”的构建。190 篇关于乐视体育的新闻报道中,有 105 篇新闻报道来自于产经类媒体,这就说明与乐视体育相关的信息被纳入到了产经类新闻范畴之中,这不仅使得产经类媒体更容易去关注乐视体育,更使得媒体对乐视体育的解读倾向于从产经的角度给出解释
...........................
5研究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媒体对乐视体育的报道是一场看似客观的偏失性报道,其中最明显的表现是媒体对乐视体育的报道缺乏平衡性。在乐视体育发展的兴盛期,媒体对乐视体育的报道多是积极向上的,这其中既有借乐视体育迎合产业政策的报道,也有借乐视体育鼓吹资本风口的报道,但却缺乏对乐视体育的发展状况以及对当时产业环境做深度解析预测的报道。在乐视体育发展的衰退期,媒体则对乐视体育进行了负面报道的狂轰滥炸。可以说,媒体报道的偏失性行为与媒体新闻框架设置受到了政策环境因素,乐视体育公关策略以及同行从业者报道的影响有关。
媒体在报道乐视体育时,主要是从体育产业的角度去报道和塑造乐视体育的,但是媒体在报道乐视体育时,只关注了乐视体育身上的体育产业元素,却忽略了乐视体育身上的另一种元素——媒体元素。当然,媒体需要从体育产业的角度对乐视体育进行关注和报道,但是乐视体育在其他方面所作的努力也同样值得被报道和传播,而且乐视体育在媒体方面进行的创新与促进体育产业发展之间并不是完全割裂的。
乐视体育的真实发展与乐视体育在媒体报道中所呈现的形象,其实体现了社会真实与媒介真实之间的相互互动。在乐视体育发展的兴盛期,媒体是乐视体育强有力的帮手。但是,在乐视体育出现危机后,媒体的报道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乐视体育的衰亡。乐视体育在真实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资金断裂的问题,媒体又将这一社会现实转化为媒介真实,而媒介真实又进一步恶化了现实社会中的乐视体育的状况。新闻媒体的报道影响了乐视体育的兴衰,或许媒体报道对乐视体育的影响不是决定性的,但确是直接有效的。
参考文献(略)
还有问题也可下方评论or私信我——编辑部的王姑娘
收集大家的问题,发文章来给你们解答!
文章——2019-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