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迪研究团】欧美国家的体育发展与城市再生
原标题:【西迪研究团】欧美国家的体育发展与城市再生
体育与城市,一个兼具学理性和实践性双重品质的话题。
从学理上看,体育中的契约意识、强调公平竞争和团体协作的价值取向与城市中的法权理念、自治意蕴以及经济理性具有内在的相通性,从而使体育和城市的结合在理论上具备可能。
从实践上看,城市化进程加快,全球城市竞争凸显,而代表了特色和文化软实力的体育,也成为众多城市寻求城市转型和发展方式之一,国际上以欧美体育城市为代表的特色城市成功实例日益增多。
英国/ 后工业时代,体育城市的再生
20世纪40年代,英国开始逐步进入后工业时代,由于城市经济结构重组使城市由制造业中心转变为第三产业基地和消费场所,而郊区化趋势又使得城市的许多功能从城市中心或内城向城市群转移。
▲ 闲置的厂房
由此导致了城市巨大衰退,很多城市经历急剧变革,出现了老商业区、老工业区衰败的现象,土地和建筑被闲置,城市居住环境急剧下降,失业人口日益增多,各种城市问题严重,经济社会矛盾凸显。至70年代初期,英国经济已陷入严重危机,表现为严重的经济综合征,即当时舆论界所称的“英国病”。
于是,英国政府开始考虑创建体育新城市,来缓解这一困境。
英国体育城市创建的实践举措
1、将体育纳入城市再生计划,提升到城市转型的战略高度。
谢菲尔德市是一个以钢铁制造业而闻名于世的英国传统工业重镇,钢铁给谢菲尔德带来了财富,也带来了环境污染,从1950年开始,随着钢铁产业的提升和转型,城市开始考虑转型,但成效不甚明显,城市发展举步维艰。
▲ 谢菲尔德厂房旧照
在这种背景下,1986成立的谢菲尔德经济再生委员会着手制定长期城市经济发展战略,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需要一个大型旗舰工程作为长期再生发展战略的引领,而申办1991年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自然成为其城市转型工作中的重要目标之一。
2、制定长期可持续的体育与城市发展战略,形成长效机制。
没有长远的规划,没有形成长效性机制,战略目标就无法进阶实现。依赖悠久的英国教育传统与贵族精神以及文化创意产业,使得英国伦敦成为名副其实的体育文化创意之都,伦敦也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唯一举办过三次奥运会的城市。
Sport business和ArkSports评选的“全球顶级体育城市”,从2006年-2012年共发布了4届榜单,伦敦市连续4届榜上有名,这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伦敦体育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堪称久负盛名的世界级体育城市。
3、推进经济结构转型,立足第三产业培育消费型城市复兴。
体育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型体育活动能够将众多优质资源集聚在一起,产生多种经济与文化效应。曼彻斯特、格拉斯哥,以及英国的伯明翰等城市都曾确立文化发展的策略,在这种背景下,如果能够将体育文化产业做大做强,无疑会对城市的整体文化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 泰恩铁桥上的奥运五环
4、注重资源的深度和永续开发,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式结构。
1987年,谢菲尔德成功得到199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的举办权,此后,该市开始在工厂废墟上建起了若干个高水准的场馆设施,赛会过后,这些体育、休闲和娱乐的综合设施遗留下来。
但是,谢菲尔德对待这些场馆的举措并没有停止,而是在此基础上,通过消费、服务旅游、休闲等新的产业让城市复苏,进一步带动就业,盘活资源,有效推动了整个城市的产业形态升级和转型。
对此,谢菲尔德将城市发展目标定位在“体育与科技之城”,通过科技创新来支撑完善的体育产业链,1996年,谢菲尔德被英国政府授予“国家体育产业城”称号。
西班牙/ 体育文化给旧城整治带来新的机遇
为了举办1992 年奥运会,巴塞罗那非常成功地利用大型赛事这样的大事件带动城市规划转型,也为后来用赛事发展完善城市产业结构创造条件,成功实现了体育文化与城市协调发展。
▲ 巴塞罗那奥运会体育场馆
市政府对旧城渐进实施了很多的整治工程,包括对旧城区的兰布拉斯大道改造成极具历史文化气质的步行空间,改造了100 多个小广场和小公园,构成了体系化的景观与步行空间,更新了基础设施,与奥运会相关的投资高达80 亿美元,改扩建了机场、35 km 长的地下走廊建设等。
奥运会给了巴塞罗那市政府改建城市的机会,巴塞罗那的体育事业不仅是该城显著的特征,也是最有活力的经济部门之一,为巴塞罗那的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并带来了商业机遇。
(部分内容节选自网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