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疫情第三年,体育用品市场遭遇“红利天花板”?
原标题:疫情第三年,体育用品市场遭遇“红利天花板”?
第3007期体育大生意,欢迎关注领先的体育产业资讯平台
D:封未发表文章\疫情第三年,体育用品市场遭遇“红利天花板”?\3.png
《共同体》是由中国好声音与体育大商联推出的体育商业主题对话节目,以“求同存异,畅谈大家关心的体育热点”为口号。在中国好声音《决胜时刻》栏目播出。
进入8月份,上市公司陆续发布了2022年半年度财务报告。综合来看,国内外体育用品企业均出现利润下滑甚至营收下滑的情况。8月26日,第93集讨论了这一现象是否意味着体育用品行业的疫情红利正在消退。涉事的“八卦者”分别是中国之声记者张雯、凯威CEO张青、体育大湾区产业总监谭立文。
本文是对这一集的亮点的回顾。
美国体育用品零售商面临挑战
张文:2022年是新型冠状病毒爆发的第三年。此前的2020年和2021年,在中美等主要消费市场,体育用品企业业绩迎来高速增长,这被视为疫情带动大众体育需求的结果。然而,各家公司发布的2022年中期财报显示,如今的情况似乎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体育用品行业的疫情红利是否已经消退。
立文,根据你的盘点,目前的行业数据如何?
谭立文:国外几家领先的体育用品零售商的收入和利润都出现了下滑。例如,美国最大的体育用品零售商DickSports在2022年第二季度公布的收入为27亿美元,低于去年同期的29.2亿美元。净利润为2.606亿美元,低于去年同期的3.618亿美元,“小目标”利润一去不复返。
迪克体育
另一家大型体育用品零售商Big5公布的2022年第一季度收入为2.5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报告的3.26亿美元下降22%,连续两个季度收入下滑。
财报反映了行业环境的一些变化。收入下降反映了消费者在体育用品上的支出减少;利润下降与消费者减少购买和增加成本有关。反映了美国体育用品行业近期面临的压力。
体育用品行业“谨慎乐观”
张文:张总与国内体育用品行业的管理者交流时,他们对疫情第三年的行业环境有什么看法?
张青:大家对行业发展持谨慎乐观态度。“谨慎”意味着品牌需要谨慎,因为众所周知的流行病影响。
比如,如果线下门店的销售业绩受到影响,开店速度的调整会更加平稳。一些企业遇到库存压力,需要回购库存,以减轻经销商负担,帮助经销商提高资金周转效率。
今年的库存压力比往年更明显
“乐观”主要体现在市场潜力的展示上。全球疫情已告一段落,国内疫情防控也成效显着,体育发展限制减少。也有年轻一代的消费群体进入市场,扩大潜在市场容量。
我个人记得,2003年“非典”之后,中国迎来了户外用品的一波增长浪潮。探路者,中国第一家户外用品上市公司,非典后上市。在与业内人士交流的过程中,我意识到年轻消费者的生活方式正在从室内转向室外。他们的娱乐不再只是剧本杀和密室逃脱,飞盘、露营、骑行等活动也融入了他们的生活。这一趋势结合了人们疫情后对健康的重视、亲近自然的热情,以及年轻人在社交网络上展示自我的态度,形成了体育消费力量。
此外,我们还看到,在宏观层面,政府对体育场馆和体育设施的投入增加了体育场馆在市场上的存量,从而为体育消费创造了更加充足的场景。
三大因素限制利润增长
张文:国内几个知名体育用品品牌今年上半年营收增长明显,甚至超出市场预期。
但也有部分企业利润下降,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情况。是不是成本越来越高,让体育用品生意有些吃力?
张青:我认为成本的增加与三个因素有关。首先是原材料成本。全球原材料价格上涨。油价上涨带动化纤价格上涨,化纤价格上涨带动面料价格上涨,下游逐层上涨。还有物流成本,所有这些都加到最终产品中。
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成本压力
二是渠道的影响。由于防疫需要,不少线下门店减少了有效运营时间,导致店面效率低于以往。
三是刚才说的库存问题。线下门店的关闭导致库存增加。这时,品牌商往往需要采用回购的方式,将库存退回集团总部,让经销商提取资金订购新品,让正常业务畅通无阻。品牌消化自身库存的举动,自然也会增加成本。
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会出现营业额增加但利润受到影响的情况。
疫情红利周期性变化是客观情况
张文:我们以前说体育用品行业是“逆势而上”,主要是相对于整个体育行业的情况。在疫情的头一两年,体育产业中最重要的体育竞技产业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所有人都无法进入球场观看比赛,收入压力很大。但与此同时,家庭健身开始发展,体育用品的消费反而增加了。
所以现在是疫情后的第三年,相关公司的财务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这是否意味着疫情红利即将结束?
谭立文:疫情对体育用品市场的影响是阶段性的。首先是国内的大众舞台。每个人都只能在家锻炼,因此在线健身、家庭健身等概念成为资本和市场最关注的赛道。二是疫情缓和阶段。随着社会限制的放松,公众对运动健身的报复性需求爆发,带动体育用品行业迎来跨越式增长。第三阶段是体育消费回归理性阶段。后疫情时期经济形势的变化和报复性体育消费的心理调整将导致人们对体育用品的消费欲望下降。
部分家居运动概念产品遭遇挑战
所以单从疫情拉动消费来看,疫情红利到了一定阶段自然消退。
张青:我继续以谨慎乐观的态度看待这种情况。谨慎方面,当大家对当前经济周期预期回报率下降时,大家的消费态度自然会更加量入为出,有“守住青山不怕柴火烧尽”的心态。包括年轻人的心态也在调整,上周我和一位“95后”交流,他告诉我他和一群同龄的朋友,目前的消费态度趋于理性,不倾向于选择一些过度消费的东西。
乐观的一面是,我们看到虽然部分体育用品巨头的利润率受到影响,但营业额却在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这表明市场体量仍在快速扩大。此外,从参与体育运动的频率和人数也可以看出,其实国内体育用品的消费空间还远未饱和。
小众动作流行,大公司不盲目跟风
张文:张总提到“95后”。今年以来,许多所谓的“小众运动”,如飞盘、自行车、旗式足球、陆地冲浪等,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欢迎,受到大众的欢迎。即便这些动作的趋势在未来退去,仍会积累下一批持续的消费者。他们定期进行一些设备和物资的消耗性消耗,进入我们常说的市场成熟期。
那么,在当下小众运动爆发的当下,大型体育公司是否跟上了这股潮流呢?你准备好迎接未来的成熟了吗?
张青:大品牌和一些小众品牌、设计师品牌是有一定区别的。后者可以快速响应市场,但即使大品牌意识到新趋势,将这种意识转化为最终产品也比小众品牌需要更长的时间。大品牌每年举办四次大型订货会,其设计周期和研发周期通常提前一年到一年半。
以飞盘为代表的“时尚运动”深受年轻人欢迎
另外,从整体板块来看,这些趋势和新运动驱动的服装或其他产品的规模相对于整个产品体系来说是比较小的,所以大品牌通常不会为这个小生意调整自己的庞大规模。企业机器的前进方向,顶多是在推广环节和部分区域市场与相关热点合作。
小众品牌的情况则大不相同。我的邻居做小众跑步服装,并通过产品更精致的细节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飞盘走红后,他反应迅速,对现有产品稍作调整,融入飞盘运动氛围,迅速追逐这个项目的红利。
当体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时,跨行业机会增加
张文:张老师的观察让我想起了疫情后一些行业的交集。在疫情的影响下,运动成为一种趋势或生活方式,通过社交网络的发酵而受到追捧。一些专攻“时尚”领域的企业,比如时尚品牌,也在尝试摸体育用品这块蛋糕,比如奢侈品也从飞盘上走出来。
谭丽文:正如主持人张和主持人所说,运动逐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后,会吸引时尚品牌切入这条赛道。我们现在买的衣服往往同时具有运动属性和时尚属性。比如瑜伽裤,越来越多的女性在日常场合穿着,不需要换成专门的运动装就可以参加一些运动,可以说是非常百搭了。
这样的生活方式给了时尚品牌做运动的理由。
张青:大众服饰的概念也在发生变化。以前买衣服鞋子的时候会考虑场合,工作时不应该穿什么衣服,运动时应该穿什么衣服。但现在这种穿着场景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推动着所谓的运动产品变得休闲或普遍。
时尚界越来越多地探索运动时尚
张文:我们刚才讨论了很多年轻人的情况。张先生对高龄人群的体育消费有何观察?这背后是否与疫情有关?
张青:随着年龄的变化,一个人的体型会发生变化,对服装的审美、剪裁甚至功能的需求也会发生变化。目前,该领域还没有非常明确的运动品牌能够吸引老年人。但在未来,一些产品可能会通过体育赛事或老年运动场景产品的关联出现。
张文:今天的节目给了我们满满的信心。归根结底,我们通过大流行了解到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每个人都将体育视为一种生活方式,这将创造更多的市场需求和更多的体育业务。所以我们仍然认为,体育用品行业还有巨大的发展机遇。感谢两位参与本期节目,下期再见。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