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要闻】PPP模式助力冬奥场馆后续运营
PPP模式助力北京冬奥场馆后续运营
作为冬奥遗产之一的冬奥场馆即将“换装返场”。随着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画上圆满句号,冬奥场馆向公众开放正在加快提上日程。鲜为人知的是,多个冬奥场馆都采用了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进行全周期管理,社会资本方也将参与到场馆后续开发和运营中。
一些冬奥场馆的撤场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等到撤场工作完成后,将立即启动改造工作。按照目前各方披露的“时间表”,不少冬奥场馆计划“五一”之前开门迎客,比如“冰立方”(国家游泳中心)计划4月份就对外开放;延庆赛区的奥运村有望在5月份具备对外接待的条件。
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发言人严家蓉日前表示,冬奥场馆的赛后利用主要有三个方向:“一是积极申办、举办高水平赛事,申办如世界杯这样的国际专业赛事;二是文旅和综合开发,如首钢园会以‘北京冬季奥林匹克公园’的身份来陪伴市民,让‘双奥之城’的北京拥有‘双奥公园’;三是场馆将向社会开放,来满足赛后大众对冰雪运动的需求。”
与其他冬奥场馆有所不同的是,“冰丝带”(国家速滑馆)、“雪飞燕”(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以及延庆赛区的奥运村、山地新闻中心、大众雪场等都采用了PPP模式来建设,这意味着,场馆后续的开发和运营也将由政府方和社会资本方共同来完成。
以“冰丝带”项目为例,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持股49%,多个社会资本方合计持股51%;项目合作期为30年,其中,建设期约3年,奥运服务期约2年,赛后运营期约25年。
北京市工程咨询有限公司PPP咨询事业部总经理黄文军表示,体育场馆的赛后运营在全世界都是一个“头疼的事”,提前布局、引入专业化的社会资本有望破解难题。
“冬奥赛事结束后,‘冰丝带’、延庆赛区两个PPP项目分别移交给社会资本组建的两家项目公司进行改造、运营。总体上来说,PPP模式引入专业的社会资本,以市场化的方式开展赛后场馆运营工作。比如,‘冰丝带’引入华体集团,他们是为‘鸟巢’‘水立方’提供专业体育赛事服务的公司;延庆赛区引入万科集团,他们在滑雪度假产业运营方面是积累了一定经验的。”黄文军说。
在“冰丝带”的改造上,很多工作已做在了前头。严家蓉说:“国家速滑馆是一个全冰面的设计,之所以这么设计,就是考虑到了赛后要向社会开放的需要,可以同时容纳2000人上冰。”
未来,普通老百姓和奥运迷们除了可以到国家速滑馆滑滑冰,还可以到延庆赛区转一转。
黄文军透露了延庆赛区的改造利用方向。“按照计划,延庆赛区在赛后除了继续承接大型冰雪赛事活动外,还将改造成全时旅游的休闲娱乐度假区域,在雪季提供滑雪以及冬奥会项目体验等服务,在非雪季提供研学、山地运动等大众户外运动服务。”
带你走进杭州亚运村,看看到底有多“绿色”坐落于钱塘江南岸的杭州亚运村已于2021年12月底宣布竣工。被授予浙江省首个“国家绿色生态城区二星级设计规划标识”的杭州亚运村,到底有多“绿色”?
杭州亚运村的建设遵循杭州亚运会“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办赛理念,在“绿色”方面,经过一系列的努力与创新,取得了不少建设成果。
全域打造高星级绿色健康建筑
实现300米见树,500米见园
杭州亚运村位于钱塘江南岸的钱江世纪城北部,与钱江新城二期隔江相望。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113公顷,赛时总建筑面积241万平方米,是杭州2022年亚运会最大的非竞赛场馆,由运动员村、技术官员村、媒体村、国际区和公共区组成。
杭州亚组委早在前期规划阶段,就明确了对绿色建筑、空气环境和将亚运场馆融入城市的要求。
杭州亚运村的设计规划,有效实现了城区空间布局合理、公共服务功能完善、生态环境品质提升、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协调好了空间、人口、资源、环境和产业之间的关系。2020年5月,杭州亚运村被授予“国家绿色生态城区二星级设计规划标识”,这是浙江省首个通过绿色生态城区评价的示范项目。
据杭州亚运村运行团队工程主管(高级工程师)耿蕾介绍,亚运村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占比达到100%,高星级绿色建筑示范面积超200多万平方米。
行走在亚运村中,最直观的感受是村里绿植很多,随处可见的绿色很养眼。耿蕾说:“亚运村目前基本上实现了300米见树,500米见园的生态环境,力求给运动员以及工作人员们一个最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境。”
应用海绵城市工艺
小雨不湿脚,大雨不内涝杭州亚运村绿色生态管理团队根据招标阶段的要求及绿色生态城区规划的指引,在节能与能源利用(建筑节能设计、能量综合利用等)、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水系统规划设计、节水系统等)、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材设计、材料选用)、室内环境质量(隔音、温湿度等)、完善的绿色生活设施、适老及无障碍设计等几大方面进行了设计管控。
媒体村路面采用彩色透水混凝土材质
媒体村建设项目部景观主管朱伟光表示:“媒体村的路面是没有窨井盖的,我们采用的是彩色透水混凝土材质,能够将雨水净化并且储存起来,满足日常绿化带的灌溉,还可以有效缓解城市内涝问题。”
媒体村海绵城市建设类别丰富,包含公园、学校、市政道路和住宅区,共打造低势绿地9300平方米,生态树池约700平方米,旱溪约280平方米,绿色屋顶约4300平方米,透水混凝土路面约6500平方米,初期雨水控制设施约100立方米,雨水调蓄池约800立方米。建成后,以绿色、生态、健康的面貌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
规划先行,标准引领
打造高品质绿色生态城区杭州亚运村遵循“规划先行,标准引领”的原则,在亚运村前期的招投标阶段,将杭州亚组委印发的《2022年第19届亚运会绿色健康建筑设计技术导则(亚运村部分)》作为招标的一项技术要求,规划设计阶段,亚运村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又组织编制了亚运村的《绿色生态城区专项规划》,以上成为落实亚运村绿色生态的抓手,全程指导亚运村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为打造高品质绿色生态城区提供了技术支持。
提前合理规划并建设地下综合管廊。根据管线布置要求,在观澜路、平澜路、飞虹路、奔竞大道等9 条道路下布置综合管廊。综合管廊纳入电力、通讯、天然气、给水等管道。
另外,构建了由轨道交通、骨干公交、支线公交等构成的多样化、高可达性多层次融合公交网络系统,推进“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的城市交通模式,方便社区居民绿色出行。
值得一提的是,杭州亚运村还在国际公共区设置了一个空中慢行跑道,与地面慢行跑道共同形成慢行环线,届时可让住客及之后的市民享受到“飞一般的感觉”。曲折的空中廊道与地面慢行步道结合,形成一条环形慢跑带,串联起室内外场地,从地面到屋顶带给人们不同维度、不同视觉氛围的体验,为周边居民提供丰富且有活力的开放空间,成为新的运动社交场所。
日前,北京市体育局、北京市教委联合印发《北京市深入推进体教融合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深入推进体教融合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并提出具体保障措施,对如何深化体教融合做出进一步部署要求。
北京市出台方案 深入推进青少年“体教融合”《方案》要求,到2025年体教融合制度机制全面建立,协调发展、合作共赢、融合发展的局面基本形成。全市青少年体质健康指标明显向好,依据现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各项数据明显改善。体育师资、教学、训练、竞赛体系更趋完善,教学质量明显提高。青少年体育竞技水平明显提升,体育后备人才成长渠道畅通,人才梯队更趋合理,社会青少年体育运动氛围更加浓厚。实现一定时期内学生体质健康、青少年竞技体育水平“双提升”,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方案》指出,要发挥“双奥城市”优势,同时,紧贴实际,提出六项主要任务,即:创新落实学校体育工作要求、全面提升体育专业人才能力、构建新型业余训练体系、共建青少年赛事体系、推动社会力量服务校园、实施青少年体育促进计划。其中,创新落实学校体育工作要求方面,要提升体育课教学质量、共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健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打造高水平校园运动队。在全面提升体育专业人才能力上,要建立专业人才共享机制、开展体育师资能力培训、推动优秀退役运动员进学校、鼓励学校聘任体育教练员。在构建新型业余训练体系上,要拓展体校综合服务功能、科学规划项目发展、突出重点项目发展、构建体育后备人才库、拓展区域间协同发展。同时,通过共建校级体育赛事、共建区级赛事体系、共建市级精品赛事、共建高水平“北京队”等四个方面共建青少年赛事体系。此外,要通过加强体育培训机构规范管理、鼓励优秀实体服务校园、引导形成良性竞争格局,推动社会力量服务校园。同时,《方案》还提出要通过推进青少年体育“健康包”工程、建立青少年运动监控体系、加强体育场馆设施供应等,实施青少年体育促进计划。
谈及《方案》,北京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推动《方案》落地,后续将通过充分发挥市级体育卫生工作局际联席会议功能,抓紧建设融合保障体系,统筹加大经费投入和建立联合督导机制等四个方面,保障各项措施落实。下一步,北京市、区各级教育和体育部门将认真贯彻《方案》要求,持续加大融合力度,努力实现体质健康、竞技体育水平“双提升”,确保全市体教融合取得实效。
文稿部分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 联系即删一周体育要闻一周体育要闻,绿茵天地带您梳理国内、国际体育行业大事记,让您及时掌握最前沿的行业资讯和动态,熟悉行业发展动向,进一步提高您的科学决策能力和管理水平。北京绿茵天地体育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168号中安盛业大厦联系电话:4000 858 688全民健身综合服务运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