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乐鹰:中国经济为什么牛?去看看中国乒乓球吧
导读:本文作者欧乐鹰是乒乓球球迷,在中国有一手体验,根据自己的观察总结了乒乓球运动与中国经济背后的相通之处。但作者在一些叙述中,依然带有西方主流偏见的印迹,观察者网翻译本文,谨供读者参考。
【文/ 欧乐鹰,译/ 观察者网 宁栎】
在金牌总数和奖牌总数,美国在东京奥运会排名第一。中国排名第二。乒乓球是中国夺金热门。中国队横扫了男子比赛、女子比赛和团体比赛。除了日本拿到一枚混双金牌之外,其他全被中国队收入囊中。
这不让人惊奇。从毛泽东时代开始,中国统治乒乓球几十年了。我在中国度过了十年,花了大量时间去打乒乓球,但最终成绩惨淡。这个教训让我想到,中国在运动领域的成功,能够揭示经济领域成功的原因。
8月6日,中国男团拿下东京奥运会乒乓球项目最后一金
在西方人眼中,培养出中国乒乓球明星的体制来自苏联式举国体制,他们认为这套体制是不灵的。在中国,未来的种子选手从小练球,和教练对练快杀,每天练好多小时。在经过十年训练后,那些达不到标准的选手会被淘汰,此时他们在教育上比同龄人缺了很多课。
天赋和努力不是决定性的。在上海,我输给了12岁的小孩子,这是我打不赢中国人的一个标志。但是他的家庭需要给教练很多钱才能让他去接受专业训练。在北京,一个教练告诉我他从基层队打入省队,但因为没钱给负责人而就此出局。
在这项运动的最高层,政治影响也很大。2017年,在国际乒联世界巡回赛中国公开赛上,包括奥运冠军马龙在内的中国男队队员退赛,抗议总教练的更换。官方说法是为了优化教练团队的结构。但从选手和球迷角度来看,背后是来自总局的压力。
尽管有这些问题,但中国仍然能横扫金牌。为什么呢?这和中国经济很像,尽管有缺点,但优点更大。
从规模上看,中国有14亿人,很多人都会打乒乓球,基础很好。这样大的技术足以创造网群效应,更多的球伴、更大的进步压力、更大的设施投资回报。
训练可能很机械,但这能提高选手的技术,最终培养出天才,西方选手也是这么干的。在国内密集训练是为了在国际上获得“知识产权”优势。有个教练告诉我,中国队有个4人团队负责关注一个日本对手,通过录像、研究、分析这个对手的新技术。研究外国对手的机会很多,因为全球最牛的选手都想到中国来训练。
相比于更有创造力,以儿童为中心的西方教育体制,中国的教育体制也很机械。但是中国每年培养的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博士比美国还多,这个差距还在扩大。竞争进入最好大学和企业的压力,使中国学生有强烈的进步激励。
本文作者欧乐鹰是乒乓球球迷,在中国有一手体验
类似地,中国政府也在努力反腐,还帮助企业、市场、家庭来达成政府的目标。官员集中全力于优先目标。中国的GDP全球排名稳步上升,这说明腐败和国家主义没能妨碍中国官员实行发展计划。
在政府支持下,中国企业有强烈激励得到外国知识产权,外国企业经常被要求用技术换市场。美国现在决心反制。但是,正如外国乒乓球选手所面对的情况,外国企业总是急于进入中国市场。毕竟中国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这个诱惑要大过损失知识产权的担心。
最后,在乒乓球和国家发展计划中,成功只取决于几个关键要素。规模很重要,规划很重要,激励也很重要。一个国家能做好这三点,其他缺点就无关大局了。中国将致力于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拿到金牌第一。中国在全球GDP排第一,可能也不那么遥远。
【欧乐鹰(Tom Orlik)是彭博社首席经济学家。本文首发于2021年8月9日彭博社网站,翻译/ 观察者网 宁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