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我军最早派到东北的部队是哪一支?3年后成东野百万雄师
45年8月中国东北发生重大变化,苏军大举南下,日军崩溃在即。东北军事、工业、甚至粮食资源在当年冠绝全国,很明显,此时东北对于国共两军而言都是香饽饽,两军都面临着迅速抉择和行动的紧要关口,谁先出击东北,谁就占据上风。从地理空间来看,我军略微占据先手,因为敌后战场遍布华北山东,所以我军部队部署较之国军在地理上更偏北,只要安排及时得当,就能够比国民党军更迅速的把队伍开赴东北。那么在1945年,作为后来威震天下的东北野战军前身,最早开赴东北的解放军部队是哪一支?
45年8月11日,也就是苏军行动后的第三天,我军便下达了部队分批开赴东北的命令。要求各部迅速抵达东北配合苏军歼灭抵抗日伪军,同时接收城市和军用装备、工业设施,快速立足东北。第一批接到行军命令的是,原东北军吕正操部在绥远、山西一带的部队;同属于东北军出身的张学思所部在河北、察哈尔的部队;万毅所部在山东的部队以及距离东北最近的李运昌部在河北、热河等地的部队。以上四支队伍即日启程开赴东北。而事实上最先开进东北部队的也正是李运昌部。经过紧急动员,这支部队在45年8月13日便分为8个半团,从三路出击,大举进入东北及热河地区,人数高达13000人,是一支成规模的作战力量。
三路部队进军,分为东西中三个方向。前梯队是东路,由曾克林率领4000多人,从河北东部开拔,进军方向是辽宁和锦州等大城市。而西路则是由舒行司令员带领,沿承德方向进击,中路为赵文进司令员统领,人数3000人,进军方向热河。这三路军当中遇到困难最多的当属东路的前梯队。和全国大部分地区一样,东北方向上的日军虽然此时已经知道了日本政府发布的投降令,但是事实上却没有完全停止军事行动,尤其是占据城市的日军,十分顽固。曾克林部在向辽宁核心地带进军过程中,与日伪军发生多场激战,以武力方式解放了昌黎、张家庄、双旺镇等地,连战连捷于8月下旬部队直达山海关。
这便是最早开赴东北的解放军部队。到1945年10月份,这支最先出关的部队已经在辽宁站稳了脚跟,随着后续部队的不断到来,东北我军部队人数迅速从两个月前的13000人发展到60000人以上,而沈阳、鞍山、本溪、抚顺等辽宁大城市也相继有了解放军驻军。正是由于我军快速准确的决策、一线部队的行动力和一致性均优于国军,才能在对全国局势至关重要的东北抢占先机,于45年末便为随后将爆发的三年解放战争打下取胜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