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中国”下的机遇与挑战 ——看长三角数字经济点、线、面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一体化推进格局;到2035年,数字化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前列,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规划》的亮点在于将理想主义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提出分阶段达成目标。”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认为,“《规划》从基层实际出发构建整体框架,在推动政策落地方面进行了细致布局,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哪些区域将从《规划》中深度获益?长三角成为最热门的选项之一。如今,区域内以企业及上市公司为点,与政府、政策携手成线,交错相织为面,正构筑起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高地。
点
上市公司深度参与医疗信息化
“从我们的观察来看,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正加速推动医疗医药、生物健康行业向前发展。”清科资本合伙人孙增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主营业务涉及电子病历的A股上市公司嘉和美康(688246),是清科投资并持续提供融资服务的一家颇具代表性的公司。“我们见证了医疗行业从手写病历到电子化病历,再到智能化病历以及医疗大数据智能化发展的整个过程。”孙增平介绍。
“医疗信息化在2018年曾迎来电子病历的大政策周期。”长江证券分析,一方面,电子病历政策给予明确的评级标准;另一方面,电子病历评审结果纳入三级医院绩效考核体系,医院第一负责人也将承担相应责任。
“电子病历已经从十多年前仅仅作为病历电子化的工具发展成为提升诊疗水平、提升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医疗软件系统。”IDC中国高级研究经理肖宏亮表示,“电子病历正成为医疗信息化升级的支点,医院以电子病历为支点,撬动各类信息系统发挥作用,促进医院诊疗水平和运营管理提升,从而带动医院高质量发展。”
虽然,医疗信息化只是数字中国庞大概念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但通过观察这一领域及其背后的上市公司的成长,却能洞见《规划》中强调的“数实融合”近年来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联合多家单位,申报的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专项“标准化儿童患者模型关键技术与应用”重大项目中,就出现了来自长三角的上市公司科大讯飞(002230)和云创数据(835305)的身影。
“我们主要负责‘构建标准化患儿模型范式及标准化患儿病例库’(可覆盖儿科90%以上常见病和多发病,满足大数据、AI、机器学习要求)的构建。”云创数据证券事务代表张海天对记者表示,“结合语音交互、计算机视觉、认知计算、虚拟现实等技术,该项目可以实现对患者诊疗全过程病情演变的高度还原,从而解决基层医生儿科临床能力不足、优质资源短缺等问题。”
坐落于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开发区的科大讯飞则通过另一种方式参与到医疗信息化中。公司证券事务代表常晓明表示:“截至2022年年底,科大讯飞全科医生助理已覆盖全国380个区县基层医疗机构。在提升电子病历规范度、修正诊断、质检不合理处方三个维度持续发挥可用数据验证的应用成效。累计提供超过5亿次AI辅诊建议,年度有价值的修正诊断63万次之多,有效提升了基层医生的诊断水平和服务能力。”
线
长三角区域迎来政企的双向奔赴
数字中国并非一个新概念。“十四五”规划中,“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数字化战略就曾以较大的篇幅出现。再往前的2018年4月22日,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发布了《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报告(2017年)》。彼时,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一连串关键词绘制出一幅神秘的数字经济画卷。
在这幅徐徐展开的画卷的主要脉络中,线条的一端是企业以及上市公司,另一端则是不断加大支持力度的政策。2022年1月,数字经济政策春风吹拂;2月“东数”迎来“西算”;4月的数据要素、10月的信创紧接而来。如今,《规划》中更是提到,要“将数字中国建设工作情况作为对有关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的参考。”
开源证券研报认为:“将数字经济建设与党政领导干部考核挂钩,同时保障资金投入,很大程度保障了《规划》落地。”在长三角区域各省市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围绕“数实融合”,一批项目即将得到大力推进。
今年2月初,江苏省发改委正式印发《2023年省重大项目清单》,共安排实施项目220个、储备项目45个,年度拟投资5670亿元。在180个产业项目中,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技术和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智能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被重点提及。其中包括江阴长电微电子晶圆级微系统集成、无锡卓胜微12吋射频芯片、无锡SK海力士存储半导体技术升级一期等项目。
上海明确,未来五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18%。在其公布的2023年191项年度重大工程清单表中,单是科技产业类就达到77项。其中,有56项是先进制造:宁德时代未来能源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基地、中芯国际12英寸芯片、盛美半导体设备研发与制造中心、联影医疗生产研发基地等项目囊括其中。
除了政企携手,共同推动项目落地以外,政府职能部门开始尝试利用数字技术为企业发展赋能。“经过几个月的酝酿,2022年11月,我们正式上线了‘栖融E’小程序。为区域内的中小企业与驻区金融机构之间架起‘需求信息互通桥梁’。”南京市栖霞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陈良琪介绍,政务数字化为区域内的银企互通提供了便捷渠道,“‘栖融E’目前在栖霞高新技术开发区和仙林街道试点运营,一个侧重实体经济,一个侧重服务业经济。后续,我们将在其他街道进行全面推广。”
数字政务正成为数字中国概念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据了解,江苏省绿色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注册企业家数已超过119万家,满足融资需求90.52亿元,入库项目达1158项。
数字政务的背后同样可以看到上市公司的身影。旨在打造全国标杆和样板,为下一步数据要素开发利用奠定基础的“数字安徽”项目,背后的建设支撑平台正是科大讯飞参股的数字安徽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主要负责统筹整合资源、集约节约建设安徽省公共信息基础设施,成为推动数字政府、数字经济非常重要的底层平台。”常晓明对记者表示。
面
专家:数字经济的机遇与挑战
“对通信、算力、信创、数字政务等相关企业来说,《规划》带来了行业发展的重大机遇,数字基建将成为我国基建的重头戏,对中国数字经济整体而言,《规划》是方向性、纲领性文件,将助力数字经济加速发展壮大。”在盘和林看来,《规划》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将涉及多个方面。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最新预测显示,到2025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将超过60万亿元,我国数字经济投入产出效率将提升至约3.5。
“一系列政策表明了国家发展数字经济的决心。”天风证券研报认为,《规划》再次强调数字基础设施(包括5G、千兆光网、移动物联网、算力基础设施等)的建设,引导通用数据中心、超算中心、智能计算中心、边缘数据中心等合理梯次布局。光通信、数据中心等产业链有望深度受益。
而作为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高地,在被称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受到社会和市场高度关注的“东数西算”工程中,长三角作为8个算力枢纽节点被重点提及。
“未来,长三角必将在《规划》的积极影响下,进入数字经济飞速发展阶段。”江苏省社科院经济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徐春华认为,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有利于发挥长三角数字基础生态好的优势,进一步推进数字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布局,实现三省一市数字基础设施大动脉高效联通;二是有利于发挥长三角实体经济强的优势,布局与抢占数字化新赛道,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三是有利于发挥长三角科教资源与科技人才富集优势,助力我国打造自立自强的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四是有利于长三角发挥数字经济构成要素较全的优势,探索打造数据资源体系,在建立数据产权制度、数据资产计价研究和建立数据要素按价值贡献参与分配机制等领域先行先试。”
不过,在徐春华看来,数字经济发展本身尚存在四点问题需要解决:“一是数字产业的协同发展问题,数字经济的基础是连接,关键在融合,切忌造成‘信息烟囱’‘数据孤岛’‘重技术轻应用’等问题;二是数字创新的链式发展问题,要实现从‘点状突破’到‘链式创新’,长三角急需构建数字创新整体格局,汇集全球各地数字技术与专业人才;三是数据要素的市场化问题,要畅通数据资源循环,释放商业数据价值潜能;四是数字化转型的风险正初步显现,要尽快完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增强数据安全保障能力。”记者 陈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