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联杨旸:前沿技术与既有体系有效融合是技术转化的关键
最新研究成果与产业结合的一大挑战在于前沿技术与既有体系的有效融合。随着数智化转型的不断深入,我国有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走出象牙塔,深入产业一线,将多年的研究成果进行技术转化和商业推广。与此同时,他们也在不断跨界学习,理解产业链中不同角色和各类用户的真实需求,正所谓“科研应用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所有阻碍产业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原始问题和现实挑战都将成为技术创新、应用,与优化的源动力。
在加入AIoT企业特斯联并担任物联网首席科学家以前,杨旸博士在宽带移动通信和智能物联网领域已牵头承担了20多项前沿技术研究和应用示范项目。早在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任教期间,杨旸即牵头与全球航空业巨头罗尔斯·罗伊斯公司合作,提出并承担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喷气式发动机测试数据的无线采集项目WIDAGATE(Wireless Data Acquisition in Gas Turbine Engine Testing)。此外,他与空中客车公司合作,研发和论证了面向主动型飞行器(Active Aircraft)的无线传感网络技术方案。归国后,自2014年至2016年,杨旸作为技术负责人,牵头完成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面向南水北调工程安全的传感器网络技术研发》,相关科研成果和技术方案在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获得了全线推广应用,成为世界上最长的物联网监控系统(1432公里),实现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本次【对话首席系列】栏目将进一步带领大家走近特斯联物联网首席科学家杨旸博士从校园奔赴产业的心路历程。
Q1:您在校任教期间就参与了众多商业项目,是什么驱动您进一步奔赴实业的?
杨:在高校做科研的时候,我就一直非常注重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除了与空中客车和罗尔斯·罗伊斯的合作项目,我在伦敦大学学院工作时还牵头与英国电信、东芝欧洲研究所、Selex Galileo等公司开展合作,积极将先进物联网技术应用在不同场景和领域。回国以后,基于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和中科院无线传感网与通信重点实验室的科研团队和前期技术积累,我牵头规划、设计和推动实施了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的全线物联网监控系统。我们从2012年做用户需求调研开始,就跟很多一线工作人员不断地交流与沟通,深入了解他们所遇到的各种工程问题、技术挑战和运维难点。这些问题与挑战就是我开展应用型科研和技术创新的源动力,我希望通过真实应用和实际问题牵引,自己的每一份科研工作、每一次探索创新都能够切实发挥作用,解决实际问题,满足用户多种多样的服务需求。在全面了解用户的多维度需求之后,我认为最大的技术挑战是如何把先进技术和既有体系进行有效融合,利用较为开放、兼容性强和扩展性好的系统架构,实现高时效比和高性价比的技术迭代和持续演进,从而显著提升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
加入特斯联以后,我看到了更多这样的机会和挑战。特别是楼宇、社区、园区、城市等不同应用场景中千变万化的用户需求,像极了我最初跟企业科研人员、应用一线工程师和现场管理人员的沟通情景,每个人面对的困难和提出的诉求都有可能超出我的知识边界,这让我有了学习的机会,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心。对我而言,能够不断地向他人学习,不断地跨界去理解别人的真实需求,并且能够利用我的知识和技术创新去帮助他,这是让我感觉最有成就感、最快乐的工作。特斯联在不同的应用场景,特别是大量的数智化项目和工程实践中,发现和解决了很多这样的原始问题和技术挑战,这是我们加速新一轮技术创新和应用落地的坚实基础和源动力,我们非常期待在2023年可以实现更大的突破、创造更多的成就。
Q2:包括6G通信等新技术已经深入渗透我们的生活,有人说手机已经成为人类手臂的延伸,站在您的视角,如何看待未来人和机器的关系?
杨:人和机器的融合发展已经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描述这种状态的一个专业词汇叫augmented human,增强人类。我们身上佩戴的眼镜、助听器、心脏起搏器、外骨骼等设备,都是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生活,弥补我们自身的不足和缺陷。
但是,人和机器不断融合的边界在哪里呢?如果有一天人的心脏可以3D打印,以此帮助有心脏疾病的患者置换心脏,那么他还是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自然人呢?如果有一天我们可以改变人脑的思维习惯,用电信号来刺激脑部的一些区域,使它产生不同的幻觉和想象,那么我们是不是已经走入了一个更加危险的境地?这个非常重要的技术伦理问题需要技术和人文领域的学者,以及普通用户,一起来深入探讨和辩论。我个人倾向于一种更加保守的观点,即人类感官和生命的延伸应该是有限度的。
Q3:您有什么业余爱好?
杨:我的爱好是旅游。我和太太每年都会去不同城市旅游,一方面能够增加对本地风土人情的了解,另一方面,陌生的环境也能让注意力完全转移,这是全身心的休息。
和大家一样,我们非常喜欢欧洲的城市。如果做一个拟人化的类比,巴黎就像一位美丽的少妇,她的建筑、艺术、文化和生活都非常精细,美轮美奂。伦敦更像一位彬彬有礼的绅士,礼貌和微笑的外表,冷漠和淡定的内心,湿冷的天气和硬朗的建筑会带来一种宽广包容的感受。罗马却像一位有故事的老人,每一处古老的废墟和雄伟的教堂都在讲述惊心动魄的历史和让人留恋的故事。巴塞罗那好像一个调皮的小孩,满城都是充满想象力的高迪建筑和毕加索画作,让你感慨阳春白雪的艺术和油盐酱醋的生活原来可以如此接近,可以这样多姿多彩,巴塞罗那是一个能够唤醒每个人的想象力和好奇心的神奇地方。
我觉得智慧城市让人最期待的地方,就是通过各种高科技手段,在合法约束每个人行为边界的同时,也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个性、创造力和自由度,让未来城市变得更加公平、高效、多元化、多样化和可持续演进。
Q4:有什么方法缓解压力?
杨:压力每个人都会有。我在感受到压力的时候,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转移自己的注意力。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也会慢慢发现,很多事情的最终结果并不是我们可以掌控和预测的。如果我们已经尽力了,就应该坦然接受所有可能的结果,努力的过程是我们向生活、向社会学习的主要方式。在这方面,我想每个人需要平衡自己的心态,理解想要什么,付出了什么,和能得到什么之间的动态关系。
在缓解压力方面,我觉得运动和幽默都是很好的调和剂。我自己也是徐志胜的粉丝。把幽默感和身边事结合起来,这是一种大智慧,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是能帮助我们每个人更加快乐、健康成长的一剂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