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贡献力量
十三届全国政协以来,在全国政协党组和主席会议的领导下,办公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中共十九大、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进一步落实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精心组织委员视察、考察,为扎实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作出了积极贡献。
五年来,共组织50个视察团、44个考察团、其中41个党外委员视察团;19位全国政协领导同志59次率团视察、考察;累计参加视察、考察活动的委员1772人次;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报送13份视察报告、4份考察报告(截至2022年12月31日)。
■ 聚焦重大历史节点 筑牢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把握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和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等重大历史节点,加强思想政治引领,不断筑牢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组织全国政协“学习百年党史,增进‘四个认同’”党外委员专题视察团赴江西、贵州视察,引导委员增进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紧扣“新中国成立70周年伟大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组织全国政协委员赴福建、云南、贵州考察,深刻感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伟力,深刻感受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立足改革开放40周年,着眼“十三五”重大工程项目实施,围绕“推进‘十三五’重大工程项目实施”一题两团赴天津、河北、陕西考察,感悟五年来的历史性变革,引导委员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围绕“加强长征文物保护和红色旅游线路建设”“传承和弘扬长征精神讲好长征故事”“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和革命文物保护”“永定河流域文化建设”开展视察,深刻感受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中华民族强大的生命力和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为庆祝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2019年在28个视察、考察团中穿插开展有关主题考察,引导委员加深对党史、国史、人民政协史的理解,感悟初心使命,进一步深化与党同心同德守江山、守民心的家国情怀。
■ 深化对党和国家重大战略的理解认识
紧扣共同富裕、疫情防控、脱贫攻坚、中华儿女大团结等“国之大者”,加强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汇聚共同致力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汪洋主席率经济委员会党外委员专题视察团,围绕“推进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赴黑龙江视察,委员们接受了一堂生动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边疆治理重要论述的思想教育课,深刻认识到兴边富民行动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边疆治理的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围绕“坚定‘四个自信’,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赴湖北视察,推动委员进一步认识集中统一领导是战胜疫情的根本保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战胜疫情的力量源泉,牢不可破的精神防线是战胜疫情的强大保障。围绕“发展山地特色农业,助推脱贫攻坚”“打赢脱贫攻坚战”分别组织委员赴四川、青海视察,使委员切身感受脱贫攻坚的重要成果、基层干部的实干担当,进一步坚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在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之际,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分别组织委员赴云南、贵州、四川等地视察,进一步深化委员对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认识。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开放新格局下的民族宗教工作”分别组织委员赴云南、海南视察,委员们增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坚定了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宗教问题正确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 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凝心聚力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紧扣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开展视察、考察,为把中共中央提出的战略部署转化为实际行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围绕“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和前景”“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分别组织委员赴广东、北京、贵州、重庆等地视察,提出牵住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这个“牛鼻子”,将主攻方向和重点领域放在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上,下力化解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大、迭代快、周期长”带来的风险等针对性强的意见建议。围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落实情况”“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分别组织委员赴江苏、北京、湖北、广东、海南等地视察、考察,推动委员全面了解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关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
■ 为增进民生福祉建言献策
紧扣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等民生关切,为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汇聚力量。围绕“深度贫困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情况”“建设高素质创新型高校教师队伍”“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改善情况”“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分别组织委员赴甘肃、陕西、四川等地视察,深入了解各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有关情况,提出提升乡村教师队伍质量、提升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素养、关注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将美育作为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素养等意见建议。围绕“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分别组织委员赴湖北、山东视察,走进各层级医院,深入医患群体,提出坚持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为导向,采取加大转岗和规范化培训力度、设立全科医生本科专业、编写通用教材、进行全科知识轮训等方式,多措并举加快壮大全科医生队伍,尽快综合评估医联体建设对推进分级诊疗的效果等相关建议,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围绕“文化领域知识产权保护”赴浙江视察,就培育知识产权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行政执法、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服务体系等提出建议。围绕“乡村治理创新”“加快推进市县社会治理现代化,建立健全重大社会风险预防和应对机制”,组织委员赴云南、浙江、山西、甘肃等地视察,深入一线进村入户掌握第一手资料,近距离观察社会治理创新的巨大动力与成效。
■ 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履职尽责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紧扣美丽中国建设有关内容,有效激发委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打造美丽中国贡献力量的履职热情。组织委员赴河北视察,通过学习塞罕坝人牢记使命的坚定信念、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绿色发展的实践经验,帮助委员进一步加深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塞罕坝精神的理解和认识。围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情况”“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国家重点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中的社会治理创新实践”,分别组织委员赴吉林、福建、浙江、江苏、云南、内蒙古等地视察,围绕科学系统治理、“一湖一策”精准治理、加大对原住居民的保护力度等提出意见建议,使委员们进一步加深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解。
△ 2022年7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外委员专题视察团在云南省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视察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情况。
■ 为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增进共识
围绕“引进海外人才、发展新兴产业、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建设大数据、引领数字经济发展”“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促进雄安新区建设”“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和深化川澳合作”“科技创新与海洋经济”“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合作”“海南自贸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贸港建设”“深化陇澳文化旅游产业合作”,组织港澳委员赴湖北、贵州、河北、四川、山东、福建、海南、甘肃等地考察,积极引导港澳委员更加了解国情、了解国家大政方针、了解国家改革发展成就。委员们一致表示,考察是坚定政治信念之行,是坚定发展道路之行,是坚定文化自信之行,是感恩回报祖国之行,进一步增强了国家意识,进一步激发了爱国热情,进一步凝聚了祖国好,香港澳门才能更好发展的共识。
■ 为国防军队建设和对外交往工作献计出力
围绕“红色资源保护与利用”“军事设施保护情况”“加强民兵和预备役力量建设”“国防交通建设”“加强新时代双拥工作”,会同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连续多年联合组织军队委员开展视察、考察,助力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进一步巩固拓展国防和军队改革成果。围绕“发挥地方对外交往优势,促进与周边国家合作”“推动东北地区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组织委员赴云南、吉林、黑龙江等地视察深入了解边境交流合作等工作情况,提出加强与周边国家的抗疫医疗卫生援助与合作,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签署为契机提升对外开放层次水平,抓住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实施和“一带一路”倡议有序推进机遇等建议,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正能量。
此外,办公厅委托30个省(区、市)政协组织住当地全国政协委员进行跨省考察,459位委员参加,占京外委员总数(不含港澳委员)的43.5%(截至2022年12月31日)。同时,各省级政协还按照办公厅统一要求,积极组织住当地全国政协委员围绕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就地考察,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下一步,视察、考察工作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全国政协统一部署,紧紧围绕新时代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广聚团结奋斗的共识和合力,助力人民政协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 紧扣中心谋划工作
结合全国政协年度协商计划,广泛征求各民主党派中央、政协委员及地方政协等方面意见,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优选题目、精选地点,扎实开展视察、考察工作,凸显优势作用。
■ 切实提高协商议政质量
准确把握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丰富内涵、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坚持把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贯穿履职全过程。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密切与有关职能部门、专业机构的联系,加强前期谋划,充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提高工作实效。深入实际、深入基层,务求意见建议切实管用,推动党和政府决策部署更好贯彻落实。密切与委员学习座谈、提案督办、委员读书、委员讲堂等履职活动的有机联系,完善视察、考察成果转化和跟踪反馈机制,不断拓展视察、考察工作广度和深度。
■ 广泛凝聚和传播共识
深化“凝聚共识是履职成果甚至是更重要成果”的认识,牢牢把握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的历史方位和重要使命,做好凝心聚力工作。结合主题,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深对中共中央有关决策部署的理解和认同;积极营造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充分发表意见的良好氛围;优化视察点安排,灵活运用走访察看、分组调研、座谈交流等方式,服务委员全面了解情况,深入界别群众做好传播共识工作。
全国政协领导同志高度重视视察、考察工作,汪洋主席每年主持召开主席会议进行整体部署,张庆黎副主席、李斌副主席兼秘书长等全国政协领导同志担任视察、考察团团长,对具体工作进行指导。在领导同志的亲力亲为和各方面的协调配合下,视察、考察工作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取得了重要成果,积累了有益经验。
一、强化党对视察考察工作的领导
在工作各环节着力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学习运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修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视察考察工作条例》,进一步明确视察、考察工作的性质定位、目标要求、组织程序,为工作开拓创新加强制度保障;适应新时代新任务发展需要,创新党外专题视察形式;明确设立临时党组织要求,强调发挥党员委员先锋模范作用,全面加强党对视察、考察工作的领导;始终把讲政治放在首位,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结合关键时间节点和重大战略部署,精准确定选题;在视察中将落实中共中央部署要求与体现政协特色优势深度融合,在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中彰显制度效能。
二、坚持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
视察、考察的过程,既是委员们围绕贯彻党和国家决策部署积极建言、务实献策的过程,更是加强学习理解宣传,进一步凝聚共识、团结力量的过程。委员们强化责任担当,立足自身专长,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许多好的意见建议,策划可落地实施的具体项目。有的发挥所在单位优势与地方开展对口交流合作;有的结合自己科研工作推动成果在当地落地转化;有的牺牲休息时间创作艺术作品;有的利用自身资源和影响力直播带货,推动地方发展;有的将学习成果融入工作、带进课堂、写入提案,带动身边群众,着力凝聚共识。特别是汪洋主席亲自谋划部署的党外委员专题视察,是贯彻落实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精神,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的创新举措,其中覆盖全部34个界别的专题视察,在视察工作历史上前所未有,进一步助推了人民政协发挥“重要阵地”“重要平台”“重要渠道”的作用。
三、着力全面提质增效
紧跟人民政协事业创新发展步伐,不断改进方式方法,推动视察、考察工作全面提质增效。“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委员视察团将实地视察调整为远程视频视察,充分利用新技术手段打破疫情局限,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将情况带到会场,令人身临其境。“建设高素质创新型高校教师队伍”委员视察团走访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等专业机构,委托上海市政协、湖南省政协开展协同视察,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民主监督。邀请航天英雄杨利伟、战斗英雄韦昌进与中小学生、退役军人、企业职工等基层群众零距离亲切交流,请长期在民族自治地方一线工作的少数民族委员丁秀花(怒族)和古丽帕丽·阿不都拉(维吾尔族)分享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的履职实践,创造条件服务委员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界别群众,委员们在村(社区)院子的小板凳上、在随机走访的村民家中,同群众拉家常、问近况、谈感受,深入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解疑释惑,进一步广泛传播共识,汇聚团结奋斗的正能量。
四、助力形成政协工作整体合力
坚持将委员视察、考察摆在人民政协整体工作格局之中,一体谋划、一体推动。统筹安排专题视察与重点关切问题情况通报会、委员读书等活动,通过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移动履职平台主题议政等多种形式体现成果。“学习百年党史,增进‘四个认同’”视察团鼓励委员在读书群通过文字和照片实时交流互动,把读党史、学党史从线下延伸到了线上,影响带动更多委员同学共悟。围绕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开展视察,相关成果在“推进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情况”为主题的全国政协第十七次重点关切问题情况通报会中得到运用。覆盖34个界别的专题视察团提前拟定宣传方案,丰富新闻宣传报道形式,通过综述、侧记、访谈、消息等多种形式,打造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报道矩阵,专门录制委员讲堂,进一步凝聚和传播共识。
五年来,委员视察、考察工作适应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聚焦国之大者、民之关切,深入基层一线,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中心环节落实到思想和行动上,推动广大政协委员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把人民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工作中也仍存在工作规律把握不够,方式方法仍需优化提升,凝聚共识手段机制不够丰富有效等不足,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完善。
来源:《人民政协报》(2023年03月02日 第7版)
版面编辑:包松娅
新媒体编辑:王晶
审核:周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