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爱宠每天都在说什么?AI靠这些方法破译答案
动物有自己的语言吗?如果有的话,它们会聊些什么?了解动物,可以说是人类的一个长久研究课题。早在2013年时,就有国外动物行为专家表示,未来5到10年,动物语言翻译器或将面市,人类与动物沟通从此不成问题。那么这一预言是否成真?借助AI技术,人类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理解动物?
和动物交流成为可能?在手机的应用商店搜索“动物语言翻译”,已经能搜索出不少能够破译动物语言的APP。根据相关应用的介绍,在长按“录入”键输入人类指令后,APP能将这些指令翻译成“猫语”或者“狗语”。不过从用户评价来看,这些翻译结果似乎并不令人满意:“多次录入同一句话,但每次翻译出来的狗叫声却不一样。”“把翻译结果播放给宠物狗听,它始终无动于衷。”那么动物语言的翻译是否存在科学依据呢?此前,为了实现人宠沟通,日本著名声学专家铃木松美博士利用基于机器学习的动物语言翻译技术发明出一款“宠物狗翻译器”。据研究人员介绍,宠物主人将一枚迷你麦克风别在衣领上,设备收集到的宠物叫声便会传输到翻译器中进行语音识别和转换,进而向主人传达宠物想要表达的意思。铃木松美说,研究团队还在将信息途径拓展到狗的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以便更精确地理解它们的情绪和需求”。 原理是什么?动物语言的破译和谷歌翻译等服务中机器学习人类语言的方法类似。《纽约客》杂志写道:“人工智能实际上既不懂人类语言,也不懂动物语言,机器可以通过学习数据库内大量的语音资料,将各种语料同情绪、感受建立联系,以及在千变万化的语言中寻找出句法、语法等表达规律。”此前,一个由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研究人员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为了训练AI翻译猪的语言,专门录下了411头家猪发生于19种不同场景中的7000多次叫声。算法结果表明,猪积极情绪的呼叫声比负面情绪的呼叫声更短且振幅更低。研究人员称,这种算法的准确率高达92%,可以基本准确地从猪叫声中辨别情绪。 仅仅依靠语音层面的信息是远远不够的。此前剑桥大学的一个科研团队尝试让AI学习绵羊的面部表情,以此判断这只羊是否处于困境之中。首先,AI系统需要根据绵羊疼痛的面部表情,列出与不同疼痛程度相关的几个“面部动作单元”(AU),然后在480张绵羊照片中标记了这些AU——鼻孔变形、每只耳朵的旋转和眼睛的缩小等,再综合这些数据来分析绵羊的处境。但可以肯定的是,动物的交流过程中,存在超过人们感知能力的模式。“动物语言中最有趣和最有启发性的部分可能在‘人类的词典’之外。”《纽约客》杂志写道。众所周知,海豚通过喷水孔发出的咔哒声可以产生声学反射,由此在脑海中形成物体的大小、形状以及密度的图像。“海豚仅用声音就能看到其他生物用眼睛才能看到的东西。” 有哪些应用场景?了解动物语言以及同动物进行沟通是一项具有非凡意义的能力。除了可以和自己的宠物有更好的互动,这项能力也可以转化为畜牧业的生产力。在过去的五年里,佐治亚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一直在研究鸡的声音信息。“我们与很多家禽养殖户进行合作,通过声音分析鸡群的精神状态、睡眠情况等,让养殖户在出现问题时做出及时反应。”研究团队负责人凯文·米切尔(Kevin Mitchell)说。动物语言破译的另一重要应用是野生动物保护。2002年,夏威夷乌鸦被列入“濒危动物保护”名单,生物学教授鲁茨(Sarah Lutz)领导的团队通过理解夏威夷乌鸦在不同情景下的叫声,分析这一动物是否受到环境的侵蚀。鲁茨表示,通过人力干预可以让夏威夷乌鸦避免受到侵害,这将帮助这些鸟的生存生态得到逐渐好转。 此外,有专家认为,这项技术有利于人类研究动物群体的智慧,如对蜜蜂、蚂蚁等沟通方式的研究,对于军事战术、设备等有一定的仿生借鉴意义。思维的差距是永恒的或许人类有一天真的能够掌握分析动物语言的强大技术,但人类与动物思维上的差距是难以攻克的。“我们对动物的理解永远基于人类自己的认知。”《纽约客》杂志写道,动物与人类的生活截然不同,认知壁垒永远存在。 正如著名奥地利动物学家、鸟类学家、动物心理学家康拉德·洛伦兹(Konrad Zacharias Lorenz)在《所罗门王的指环》一书中所说:“所罗门王能和鸟兽虫鱼交谈,表面上是因为他拥有一个神奇的魔戒,本质上是因为他拥有非比寻常的观察天赋。”“活泼的生命完全无须借助魔法和技术,便能对我们述说至美至真的故事。”“或许动物语言翻译技术的最大意义,是人类愿意抛弃自己狭隘的认知,尝试理解和尊重动物的想法。”《纽约客》写道。新闻来源:BBC、卫报、纽约客,图片来源于网络iWeekly周末画报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