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简史1:我们的祖先是如何与其他动物分道扬镳的?
布莱森是个讲故事高手,他给我们讲述了我们身体中奇妙的组成部分。
对于身体的理解和探索,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所居住的这个身体。
比如,
我们很少意识到,与我们共用这个身体的还有许多微生物,多数时间都能和平共处,不过,偶尔也会有矛盾发生。
再比如,
人的身体每天都会有几个细胞变成癌细胞,但是它们会很快被消灭,身体在不知不觉间就能搞定这些“小叛变”。
类似于这种有趣的小故事,在书里还有很多。
布莱森就是用普通人能理解的语言,讲述着我们的身体由7000亿亿亿个原子组成,是一个由37.2万亿个细胞构成的宇宙。
它们能随时随地、完美和谐地运作。
尽管从基因层面上讲,我们的确和其他哺乳动物的差别非常小,而正是因为这些小小的差异,让人类走向完全不同的道路。
我们的身体到底有哪些特点?
演化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好处?又拿走了什么?
我们有多了解自己的身体,还有多少未解之谜?等等问题,都是布莱森要告诉我们的。
对布莱森的了解,多数是那本《万物简史》。
其实,他不只是科普畅销书作者,还是英国皇家学会荣誉院士,因文学贡献获得大英帝国官佐勋章。
这本《人体简史》的400多页里,布莱森把人体的方方面面都梳理了一遍,一共用23章节讲,分别详细讲解了身体的不同系统。
归纳后,我们从三个方面来解读《人体简史》。
了解身体后,我们应该如何健康的生活。
这一篇,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人类的身体结构与其他动物有哪些区别,是哪些区别让人成为了人。
从外形看,我们和大部分动物的区别是很明显的。
所以,这里我们就哺乳动物来讲讲。
猫狗之类的动物,人类与之的根本差别就是行走方式。
人类是直立行走的。
有研究认为,两足直立行走是人类的决定性特征,其重要性不比大脑发育的重要性低。
两脚着地是个了不起的进化。
就好比,直立行走可以腾出手来拿工具劳动、还可以抱孩子。
直立起来身高就有了优势,可以站得高看得远。
人类是在大概六百万年前开始盘山行走,两百万年前学会了长跑。
会长跑后,人类就开始了100多万年的狩猎生涯。
自人类直立行走起,身体结构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比如脖子变长变直,连接到头骨的中央,不同于狗猫那样连接到头骨的后方。
随之,脊椎也开始变得更加柔软,膝盖变大,大腿骨更加粗壮,还向内倾斜。
这就让人类行走时更平稳,跑起来更容易保持平衡。
两脚着地,还意味着体重要重新分配,这就让人类有了专属的问题:
背部疼痛和腰间盘突出。
当然,这样的疼痛是值得的,因为两脚着能带来的好处更大。
两脚行走和跑步能狩猎,让人类觅食肉类食物密集,大脑得以充分发展。
50万年前,人类学会制造工具;30万年前,学会用火烤熟食物吃。
就在这个过程中,人类的手开始发生变化。当拇指能够摸到其他手指,就有了抓握功能。
还有一个特殊的地方就是,人类的拇指里有三块独有的特别小肌肉。
正是因为这三块小肌肉,让人类能够牢固地抓握,灵敏地操作工具,这可是人类文明的核心。
除了手以外,大脑的发育和学会用火,也是影响人类身体结构的大事。
大脑,占人类体重的2%,却能消耗人体20%的能量。
婴儿时期大脑发育迅速,用去的能量更多,这也是婴儿总是在睡觉的原因。
如果只是为了在地球上生存,不必去创作音乐和拥有探讨哲学的能力,人类不需要这么大的大脑。
大脑之所以消耗这么多能量,还长出了一大块额叶(在额头后方的一大块脑子),专门处理复杂信息和产生理性。
正因为人类大脑的不同,生活才变得更加美好。
比如,
吃更容易消化和咀嚼的熟食,就不容易有病菌和寄生虫,熟食的营养也更容易吸收。
这就为人类节约了大量的时间用来丰富文化生活。
不用咀嚼,人类的牙齿和下颚就逐渐变小。
智齿就是因为人类嘴里的空间变小,而挤着长出来,将别的牙齿挤得不规整的原因。
脑袋变大,下颌变小后,人类的脸变得扁平起来。
两足行走,也让人类的骨盆变窄。
头部大,骨盆小,让婴儿在诞生时变得困难,人类分娩时的死亡率要高于其他动物。
不只是出生人类有别于其他动物,还有生长发育过程也有区别。
有研究证实,人类的身体在十几岁时就成熟,但是大脑要到25岁左右才能够完全成熟。
好了,这一篇我们了解到,演化给予人类与众不同的身体结构,但同时,也让人类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比如背部疼痛、腰椎间盘突出、痛苦的分娩和漫长的生长期。
下一篇,我们来讲讲人类身体还有哪些未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