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主张汉字全部改为拼音,他写千古奇文反驳,全文只有一个读音
“多少年我们苦练英文发音和文法,这几年换他们卷着舌头学平上去入的变化,仄仄平平仄仄平,好聪明的中国人,好优美的中国话。”
这首《中国话》在当初,可谓是轰动一时。优美的中国话,毋庸置疑是我们的母语---汉语。
要知道汉语历史悠久,是使用人数是最多的,世界上使用汉语的至少有15亿,而汉字是迄今为止使用时间最长的字,也是在上古时期的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者。
关于汉字的由来,我们听得最多的想必就是“仓颉造字说”。《吕氏春秋·君守》里面提及:“仓颉作书,后稷作稼。”除此之外,《说文解字序》里也有相关的记载:“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我国的汉字博大精深,从甲骨文、金文、篆书到如今普遍使用的行楷,经历了几千年的漫长历程,极富有生命力,至今仍未完全定型。然而,近代的一些专家学者却认为应该要废除汉字,因为汉字的音译拼写极为复杂,不利于我国教育的推广和普及,甚至是想改用简易的拉丁字母来替代汉字。
当时还处于民国时期,国家内忧外患,正值百废待兴,全国的文盲率超过了百分之八十。一个国家只有在精神上先富足起来,物质上才能有所发展。
因而胡适等人在此时掀起的“新文化运动”,倡议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简化文字,这大大促进了人们的交流,促进了人们的觉悟,极大推动了我国近代科学和民主的发展。但有的专家学者更为激进,认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提倡汉字拉丁化,用简单的拉丁字母取缔汉字。
如果真如这些学者所言,汉字应该拉丁化,那么我国传承几千年下来的汉语在今天可能就只能远观,成为传说中的历史了,这相当于丢弃了我们自己的本根和传承的命脉。
在当时,“现代语言学父”赵元任对汉字拉丁化这种想法进行强烈的反驳,并写下了全文只有一个读音的《施氏食狮史》进行强烈的反驳,全文仅96字,却字字铿锵有力。
“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施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施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施氏始试食是十狮尸。食时,始识是十狮尸,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从汉语的角度看待这篇《施氏食狮史》,则大意是:石头屋子里有一个诗人姓施,喜欢吃狮子,发誓要吃掉十头狮子。他经常去市场寻找狮子。十点钟时,正好有十头大狮子到市场,这时候他正好也到了市场。他注视着这十头狮子,然后放箭,把这十头狮子杀死,扛起狮子的尸体走回石屋。石屋很潮湿,他让仆人擦拭。擦好以后,他尝试吃这十头狮子。当他吃的时候,才识破这十头非真的狮尸,而是用石头做的狮子。请试试解释这件事情。
如果通篇文章从拉丁字母的角度来看,就是一整篇的“shi”,内容毫无意义。纵使通篇汉字仅有一个读音,却可以讲述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故事。而简单的字母却不可能完全表达出汉字的确切含义。
汉字是独特的,是任何一种语言都所不能替代的,是我们的本,我们的根,无论何时我们都应守护并传承下去。
参考资料:《吕氏春秋·君守》、《说文解字序》、《常州名人赵元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