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长文|你们可能永远都不知道,杂技训练有多么艰苦
这也是既第一篇长文《“倒立看世界”很美?其实你们全都被骗了》之外,第二较长篇幅的文章。
首先,我是一个很少写专栏文章的人,通常情况下发几段视频,就可以表达我的想法了。
但只要我想写专栏文章了,就说明一定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情,以至于我偏偏必须要通过文字和图片,才能表达我的真实想法。
好了,言归正传,正文开始。
写整篇文章之前,我首先看到了下面一段视频,是B站网友@小喻达子 给我推荐的这一段很经典的女子集体造型的杂技视频:
当然了,这段视频系录屏而来,片头一闪而过的标题(汉语拼音)直接就暴露了这段经典杂技的表演团体——河北省吴桥杂技艺术学校,这也是国内的最早成立的杂技学校。
(所以我也到海外视频网站“油管网”上成功地下载到了原始视频呢~)
视频的标题直接就露馅了可是,到了21世纪的当下,杂技却逐渐从上世纪的大众文艺、群众艺术,迅速沦落为当下的“小众艺术”;而从事杂技行业的人员,也从原来的“铁饭碗”、“挤着头皮都想进”,变成了如今的“无人问津”、“门前冷落鞍马稀”。这对于像我这样一直高度关注追踪杂技发展、渴望杂技事业进步的我来说,实在感到非常心痛。
同样,作为视频当中的杂技表演的主角——河北省吴桥杂技艺术学校也不能例外,还是那个吴桥杂技艺术学校,如今的常务副校长齐志义却直接坦言:
目前杂技学校生源大部分是农村中那些留守儿童、离异家庭的孩子、追求升学没希望的孩子,杂技学校几乎成了“收容所”。他还直率地说道: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杂技艺术相对其它艺术品种学习训练较苦,越来越多的人只喜欢欣赏杂技,而不愿让自己的后代从事杂技。《光明日报》:小众与冷门文化缘何受综艺节目热捧不仅如此,作为中国杂技之乡之一,蜚声海内外的河北吴桥,前段时间却因为这件事上了热搜:
当然,还有一系列的后续报道,和追踪调查:
以及事件最终的官方通报:两名孩子在小学复学,涉事杂技团停业整顿
而这些杂技学员都是被迫进来的,要么学习不好,要么家庭贫困,要么就是父母离婚无人看管(也就是单亲家庭、“留守儿童”)。据当事人的家长项雪华向记者反映,该杂技班里有40多个学生,最小的7岁,最大的16岁,大都来自贵州、云南、河南,而真正对杂技感兴趣的同学并不多,大多数人都是因为家庭贫困就去了,很多都不喜欢。这正好呼应了吴桥杂技学校常务副校长齐志义的说法。
这些杂技学员的悲惨境遇,也和我之前上传的这段视频所反应的情况,何其相似:
当然,近期出事的,不仅仅像上文所述的“草戏台子”,就连这样的“国字号”院团,竟然也出事了,自然出离愤怒!!!!!!影响恶劣!!!!!!
那么,为什么这些杂技学员无法忍受训练与表演,而选择逃离出走呢?
我在新闻当中,注意到了下面几个细节:
经纪人曹老板不给早饭吃
演砸了要做500个俯卧撑
每天活动的范围就是三点一线:宿舍、练功房以及食堂,操场也不能随便去,只有过年跟老师汇报允许后才可以
“逃跑曾被老师用鞭子打”;“拿小棍子随便在手臂和屁股打了两三下”而这些并不只是这些杂技学员的独特经历,很多杂技演员,或者曾经苦练杂技的也深有同感:
演员邢菲在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就在微博上发文:
演员邢菲在微博上发声著名歌手沙宝亮:“不能用辛苦来形容,想起来都痛”。
而这些杂技学员的日常作息和生活状态却是这样的:
在学校里,他们早上5点半起床,练到7点半去吃早饭;吃完早饭8点又继续练,练到11点半左右去吃午饭;下午又从2点练到6点,20分钟吃完饭后,再练1个小时才可以回寝室休息。而训练的内容包括下叉、顶缸、蹬鼓、蹬车、蹬人、草帽杂技、冰上芭蕾、力量、钻桶等。他曾看到同学在做抛举、翻跟头时不小心摔下来过,“虽然摔得不重,但很痛”。而我在知乎《河南省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练杂技? 》的回答中,也这样写道:
你能想像一个五六岁的小孩(甚至是三四岁的小孩)从早上五六点起床,晚上九十点睡,一天最起码得练上五六个小时,多一点会达到八九个小时,这种习惯一坚持就得持续十年以上是什么样的感受吗?没错,杂技行业的确是“青春饭”。在国内,由于在法律上至今没有明确规范杂技等高危行业从业年龄的限制,导致有小孩从两岁就开始练习杂技了,而他们每天的“必修课”正是下图所示的这些杂技基本功:“腰”、“腿”、“顶”、跟头。这些基本功我也会在后文慢慢叙述。
杂技之艰辛,谁解其中味?
刚才在上文中所提到的,已经让各位从侧面隐隐感受到了杂技行当的艰苦,但大家如果有所真正了解,估计会令各位更加大吃一惊!正如央视著名主持人朱迅说的那样,杂技是“最苦,最累,出成绩最难的一行”!甚至可能比体操训练更为艰苦!
曾经参加过体育集训的人员,想必都听说过赫赫有名的“三从一大”训练原则。这是在1964年,体育界学习“郭兴福教学法”,以及周总理邀请大松博文带领当时的世界冠军日本女排访华,并让当时的中国女排学习日本女排的训练方法,归纳、总结出这项训练原则,并提出“两严”、“三不怕”、“五过硬”等要求,大力提倡树立刻苦顽强的训练作风,即“从严、从难、从实战出发、大运动量训练”。
而相关标语也赫然出现在了杂技练功房里:
杂技学生的别样暑假:追逐梦想 苦中有乐翻转镜像过后的效果,这下更明显吧:
“三从一大原则”标语赫然在张贴在墙上前段时间,在东京奥运会女子体操团体及个人全能决赛中,中国小花卢玉菲两度出现严重失误,不慎两次从高低杠上坠落,实在令人心疼!!!
视频如下:
然而对于杂技演员而言,这样的训练强度及意外失误,真得只是家常便饭而已啊!!!!!!
作为突破人体极限的艺术门类,杂技对人体身体素质的要求明显要高于体操,估计下面的表演如果要让体操运动员来完成,也肯定存在相当程度上的困难吧!
而提到意外失误,这里就有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中国达人秀第五季总冠军尹中华在表演“倒立分砖”时,就曾现场出现过失误!
当然,这样的经历不仅仅只有这一次:
当然,其他的杂技演员也有过类似的经历,比如这位叫做曹嘉慧的小女孩,来自河北肃宁:
当然,还有这个更为极端的例子,简直不忍直视了(B站链接):
而在下面这段柔术视频的下方评论区,有网友认为:
“这种超高难度的杂技,我个人觉得不应该推广,因为对身体伤害太大了,小姑娘的肋骨和腹部都直接折成270度了,对脊椎的伤害太大了吧”
“总觉得会引起肋骨外翻,腰突等一系列问题”
“好担心她脊椎”
“那个牙咬的也不算美观啊,为什么要小孩子练这个”有网友现身说法:“3岁学芭蕾,到大学毕业,将近20年,腰,膝盖,韧带,脚踝全是伤”。
而事实上,柔术演员如果训练不当,最严重的话甚至会导致高位截瘫,造成极为严重而且无法挽回的后果!!!!!!
再次回到“杂技基本功”上
首先引用一下我在知乎上回答的原文:
杂技基本功,其实有四项:“腰”、“腿”、“顶”、跟头,如果说是有五项的话,就把形体加上去就可以了。看不懂?大家有没有发现上面那四项基本功在现代汉语都是名词,可是在古代汉语都可以直接作动词,所以只需要补充一个动词做动宾结构大家就应该懂了,所以就是“拿顶、下腰、劈腿、翻跟头”。不知道啥是“拿顶”?得回到古代汉语的情境。“顶”就是头的意思,而“拿顶”就是“把头提起来”的意思,这下大家猜到这是什么了吗?没错,就是倒立嘛!其实,下面的这段视频就说明了一切,希望你能耐心地把这16多分钟看完(B站链接):
当然,如果你没有时间看这段视频,当然也希望你能把下面的文字和图片看完,前方高能!
首先,这只是“腿功”而已,也就是劈腿、掰腿,舞蹈、武术、体操、跳水等项目都得练这个,但由于杂技(特别是柔术)对身体的柔韧程度要求极高,甚至要求前叉/后叉超过180度,因此杂技学员被要求跨在板凳上练习。所以根据教练反映,刚开始训练后杂技学员甚至都不会走路了~
浙江省曲艺杂技总团杂技教练 刘万莉再上两张动图,让各位更加形象地感受一下:
当然,这些只是小CASE而已,杂技学员们最害怕的,就是“拿顶”,也就是大家俗称的倒立了。
插一段视频,更能说明问题,一定要配合笔记去看,效果更佳!
再上一组动图,前方高能!
先从最为基础的“靠顶”(靠墙倒立)开始看起!
(最关键的就是要稳住这个姿势一直不动,这就是“稳顶”,一般情况下得坚持10分钟,有的甚至得坚持到15分钟、 半个小时,甚至1个小时之久)
再发展到不依靠墙面的“吊顶”,也就是俗称的 “起倒立”,分为“分腿吊”和“全腿吊”两种类型,其中“全腿吊”又被称作“并腿吊” 。
当然,这也是另一种起倒立的类型:慢起(手)倒立
最后再发展成像这样的技巧练习:
亲历者这么说:
唐荣海坦言练功过于艰苦有过相关经验的“内行人士”这么说:
而这些练杂技的孩子,他们的父母是这样说的:
倒立时,小孩子的脖子和脸都有一种发紫的感觉。 安徽亳州杂技小子陆子轩的父母最后再上一张翻跟头出事的动图,好痛啊!!!
杂技演员,出路何在?
杂技行业,坦白来说,是极为残酷的。
和运动员一样,杂技演员的黄金期仅仅只是昙花一现,从五六岁(甚至三四岁)开始集中超高强度训练,到十岁出头到二十多岁的“黄金年龄”,25岁左右达到巅峰,然后就开始进入下坡路,到了30岁就算快要退役的年龄了。。。。。。
而更为残酷的是,运动员还有机会站上赛场,为国争光,成为众目睽睽之下的新星,各种荣誉纷至沓来;而杂技演员呢?本来就被边缘化,加上新冠疫情的冲击,不少杂技演员不得不自食其力,出路渺茫。。。。。。
而他们的理想,其实和我们普通人一样,其实就是养家糊口、孝敬父母。
这个叫做李正阳的小男孩,其实说了大实话!所以看这篇文章的每个人,从现在做起,虽然我们不是杂技演员,但是我们可以学到这种“杂技精神”,并激励我们积极乐观,自信向上;也就此呼吁全社会从现在开始重视起来,在提高工资待遇的同时,改善他们的保障条件,少一次杂技演出事故,多一点人文关怀。但愿杂技界不再出现体操界“张尚武”式悲剧!
最后,我想用这段公益广告《十四亿分之“1”》来结束这篇文章:
向每一个伟大的“1”致敬!!!
一个有温度、有深度、有情怀的专业杂技视频自媒体!
杂技人,杂技事;请叫我,活雷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