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当年创造出「她」时,不创出个读音,以区别「他」?
刘半农1918年第一个提出用“她”字指代第三人称女性。
1918年,我国新文化运动初期重要作家、著名诗人和语言学家刘半农在北大任教时,第一个提出用“她”字指代第三人称女性。
一时轰动全国。这种现象一出现,就遭到封建保守势力的攻击和反对,但却很快得到人民群众的承认、称赞,并被广泛使用,各种字典也都收录了这个字(因为其本身属生僻字,所以小字典原没有收录),此事在当时文化界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
汉语中没有字与英语“She”相对译,因此最初翻译“She“时,常译成“他女”、“那女的”。由于“她”是常用词,往往造成成篇累牍的“他女”“那女的”,看上去和读起来都感觉十分别扭。
早在1917年,刘半农就提出了用“她”字以对应“She”的建议,不过,在1920年以前,他虽有此非正式的提议,却并没有发表文章明确阐述有关见解。
不过,此前学界已经提倡使用“伊”字,而且很多在当时颇具影响力的大作家,像周作人、鲁迅、茅盾、叶圣陶、李大钊等人也都已经开始用“伊”字,在这种形势下,人们更多地选择用“伊”字来作为女性第三人称代词。不仅如此,并不占主流的“她”字还遭到了一些反对者的激烈批判。
他们反对使用“她”字的主要原因有这么几点:
第一,认为“她”字并非刘半农创造,这个字在古书中早有记载,而且古书中记载的“她”字其实是方言中对于母亲的称呼,读作jiě。这一点,“她”字字形确实古已有之,但这个字在当时早就废弃了,在日常生活中早就不再使用了。
反对使用“她”字的第二个理由是,与“伊”相比,“她”的发音仍然读作 tā,并不能很好地与男性第三人称代词区别,因此没有意义。针对这一质疑,周作人等人甚至一度提议,将女字旁的“她”读音改为 tuó,或者干脆读作 yī。
从1923年开始,民国政府出版的众多教科书和权威字典中,也都已经将“她”字作为女性第三人称代词,只是这些字典和教科书中对于“她”的读音尚有一些分歧,有些书中仍将“她”的读音标注为 yī,或者 yī、tā 皆可。
在当时中小学的实际教学中,已经几乎都读作 tā 了。由此可见,30年代中期后,“她”字、包括tā的读音都已基本被大众所接受,“她”字作为中文女性第三人称代词的地位得到了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