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科技发明,越多越好
话说,哥的职场生活更惬意了,因为领导周末在群里交代工作的行为几乎绝迹。
至于原因,感谢领导的娃。
一个痴迷于在工地看挖掘机搅拌机乐此不疲的孩子,以致领导周末天天上工地,人都晒黑了。
领导有点担心,本打算让孩子将来研究数学,现在可能要转行土木工程。
这就是他不懂行情了,工地上的科技感已经不是土木工程那么简单了。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就连央视上碧桂园的广告都变了。片尾变成了“碧桂园科技”,出现了建筑机器人、现代农业和餐饮机器人。
曾经的地产公司开始走科技风格,你瞅瞅。
工地也可以这么高级吗?
讲真,建筑行业在哥的心目中,向来又苦又累,富贵先前说过他的打工体验,在那篇文章下面,哥看到很多民工子女的留言,还有建筑从业者的介绍。
一片工地上,各个身份的人各有不易。
农民工,年龄大了。
10年前,他们浑身有力气,手推肩扛顶风冒雪啥也不怕,因为生活有奔头。
现在但凡有技术的民工,年龄也在45岁以上,而且以每年百万的规模离开这个行业。
至于年轻人,已经无需数据佐证大家已然心知肚明,他们不愿进工地。
因为无论怎么看,工地依旧是苦累高危的行业。
到底有多苦?
来看一个喷漆前除灰的现场,你能在其中坚持几秒钟?
如果不说,你会不会以为他正走进一片迷雾中?
其实他在喷一面墙。
还有这个,混凝土浇筑,公认的工地上最脏最累的活。
但讲真,脏累还在其次,潜在的危险和对人体伤害才是最可怕的。
除灰之后喷漆,倘若防护不到位,便会将自己置于对人体有害气体的环境中。
还有高层外墙喷漆,开工之前首先要做的,是看天气预报。
但天有不测风云,万一刮来一阵强风……
国内外都出现过类似的悲剧。
哥有些好奇,自打房地产兴盛以来几十年,施工的安全、高效、高质量的环境,纵然有所进步,却没有明显的改善,尤其相比其他行业。
哥最近有新的爱好,看高度机械化的农业采摘现场,那么复杂的植物果实,都可以用设备轻松采摘,高效率高质量,满满的都是爽感。
依靠人海战术才能拿下的农场,几台机器轻松搞定。
纤细巧致的黄瓜、草莓、圣女果,智能设备无损采摘的样子,是灵动可爱的。
需要重复操作的工作,各行各业,都在快速经历着技术升级。
甚至餐厅都有了送餐机器人。
建筑行业,是国内行业的科技黑洞吗?
似乎也不是。
哥搜了一波,关键词:建筑机器人。
嗯?这么先进了吗?
工科生们总不会让人失望。
浇筑混凝土又脏又累是吧?那就上人工智能浇筑机,机器干活slay全场,至于劳动强度,哥都能胜任。
搭配地面整平机器人,踏实细致。
科技的使命之一,就是让人有“懒”的权利,人类赋予它的能动性,以超越人的效率为目的。
富贵跟哥说,工地上螺杆洞封堵是最繁琐的工作。
就是墙上的一个个管洞,填一个洞,要先用冲击钻清理墙内残留管,再反复填砂浆,涂防水材料,流程复杂费时费力。
墙外高空操作自带危险。
重复、简单、耗时……符合机器人操作特点,那就搞一个——螺杆洞封堵机器人。
前面填洞,后面再跟一台墙面打磨机器人+天花打磨机器人,自动定位导航和路径规划,甚至有贴心的粉尘吸收功能,落地一脚灰的工地室内干干净净。
等到所有人走光,就是建筑清扫机器人出场的时候,大概是瓦力附体的样子。
至于最危险的墙外高空喷漆,完美的解决方案当然是人在楼下就把活搞定,露个脸吧——卷扬式喷漆机器人。
据说能扛五级风,全天候作业,安全性就这么有了。
21种建筑机器人,在大家忽视的角落里,已经进化出了团队协作、安全高效高质量盖楼的可能性。
粉色的外衣,时刻提醒工人保持安全距离,这大概就是工科生最后的浪漫吧。
曾经哥以为,建筑业搬砖头,科研成本投入为零也完全不影响它的运行,但显然,时代已经发生了变化。
更万万没想到,将建筑行业智能化往前推了一把的,竟然是房地产企业碧桂园。
哥一直相信,在自然状态下,量变到质变是必然的过程,它会带来惊喜。
经历过房地产起伏大潮后,传统建筑在未来逐步向科技建筑转型。碧桂园的科技建筑转型,所带来的智能化就是这样的惊喜。
以上看到的粉色“工人”就是来自碧桂园全资子公司博智林的建筑机器人,也是碧桂园科技建筑的全优“作业”。
除了建筑机器人赛道,碧桂园凭借着新科技的赋能,在现代农业和餐饮机器人业务上也进行了多元布局。
比如今年冬奥会上,媒体中心“从天而降”的餐饮机器人便来自碧桂园。佛山市三水的万亩智慧农业园里,是碧桂园自主研发的无人农机装备,“耕种管收运”全过程实现无人化作业。
最后,多说一句。
高技术设备带给哥的第一感觉,除了惊艳,多少有一些担心。
岂不是工地上需要的人更少了?
但这似乎又不是问题。
当操作设备就能盖房的时候,女孩纸们一定也可以。
或许,工地不再是那个干相同工作,男工赚300,女工赚100的地方。
而新技术带来的产业联动,需要更多的人。
respect每一次科技创新,聚沙成塔,经历过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最终才为大家所在的社会带来进步。
adalineyang@tencent.com
来呀 一起搞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