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采后遗症:报价过于激进的胰岛素龙头巨亏
2021年11月26日,国家医保局在上海完成了第六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此次是对胰岛素的专项采购。
根据3.2万家医疗机构提出的需求量计算,胰岛素集采需求量约2亿支,涉及金额约170亿元。
此次胰岛素集采分为6个采购组,包括:餐时人胰岛素、基础人胰岛素、预混人胰岛素、餐时胰岛素类似物、基础胰岛素类似物、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各采购组的采购周期为2年。
最终,42个胰岛素产品通过投标中选,国产胰岛素龙头甘李药业的报价最为激进,降价幅度极其凶悍,让市场印象深刻。
甘李药业旗下6款产品不仅全部中标,而且其中3款分别夺得其所在分组的第一顺位,意味着其降价幅度最大。
甘李药业集采中标产品降价幅度表
资料显示,甘李药业是国内掌握胰岛素及其类似物产业化技术的高科技生物制药企业,具备完整胰岛素研发管线,产品覆盖长效、速效、预混三个胰岛素功能细分市场。
中国是糖尿病大国,数据显示中国糖尿病患者占总人口的10%左右,糖尿病药物存在着极其庞大的市场空间。
2020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胰岛素及其类似药销售额接近270亿元,但是主要市场份额被诺和诺德、赛诺菲、礼来三家外企占据,三家合计的市场份额约70%左右。
国产企业仅能分享这个市场的30%,其中以甘李药业、通化东宝、联邦制药等占比较高。
此次甘李药业如此凶悍的降价幅度,大致有两方面的因素。
首先,甘李药业95%的收入依赖胰岛素产品,如果不能顺利中标集采,对于企业的影响是覆灭性的,所以不容有失。
其次,甘李药业多少也希望利用这次集采的契机,实现以价换量,甚至完成对进口产品的"弯道超车"。
事实上,甘李药业丝毫不掩饰这种"野心",就在大幅降价夺取多个集采第一顺位的同时,甘李药业高调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大规模的销售人员招聘,攻占更多市场份额的意图一览无遗。
但是,理想是丰满的,但是现实往往骨感,更不可能一蹴而就。
2022年5月份开始,各省份陆续落地胰岛素国家集采结果,甘李药业在这一年承受了巨大的财务压力。
2023年春节之后,胰岛素龙头企业甘李药业发布2022年业绩预亏公告。
甘李药业预测,2022 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7亿元到-3.9亿元,这不仅与2021年超过10亿的业绩相比是天壤之别, 也是甘李药业上市之后的首次年报业绩亏损。
亏损的主要原因,在于甘李药业以补差价的方式,对渠道的库存产品进行了补贴。
甘李药业表示,为保障集采中标产品的良性供应,经与商业公司友好协商,决定采用价格补差的形式协助商业公司进行库存产品价格的调整。
所谓价格补差,即集采前公司向合作伙伴销售胰岛素,之后产品价格因集采有所下调,中间产生差额,公司为了保住渠道,对合作伙伴冲销或返还。
2022年第三季度,渠道库存产品价格补差的工作基本结束,计提补差金额共计5.63亿元。
如果说对渠道的价格补差只是一次性损益,那么2022年"以价换量"设想的落空,可能更能引发投资者的一丝担忧。
甘李药业在公告中披露,集采中选结果落地执行后,公司国内胰岛素产品销量迅速增长,胰岛素制剂产品销售结构也发生一定的变化,但2022年度销量的增长尚不能冲抵价格下降及产品销售结构变化影响,2022年全年国内胰岛素制剂产品营业收入有所下降。
鉴于此次胰岛素集采的采购周期为2年,如果在2023年还不能实现"以价换量"的意图,则此前甘李药业激进的报价策略就基本宣告失败,下一轮集采或许又要重新洗牌。
相比之下,同处于国内胰岛素企业第一梯队的通化东宝,则要稳健很多。
在2021年的胰岛素集采报价中,通化东宝的报价策略要保守很多,其中标的5款产品,无一进入A组,全部以B组中标。
A组和B组的规则较为复杂,简单说就是A组平均降价幅度要大于B组,全部以A组身份中标的甘李药企,其产品价格平均降幅度超过60%,而全部以B组身份中标的通化东宝,其产品价格平均降幅约41%。
2022年3季报显示,通化东宝前3季度收入约20亿,净利润14.03亿。
在保持稳定盈利的同时,通化东宝还启动了产品海外注册的流程。
2023年2月1日,通化东宝宣布合作伙伴瑞典瑞康公司的人胰岛素注射液上市许可申请,获得欧洲药品管理局(简称“EMA”)受理的批准文件。通化东宝负责提供胰岛素原料药,瑞康公司使用通化东宝提供的胰岛素原料药生产人胰岛素注射液。
随着甘精和门冬胰岛素产品在国内的获批,通化东宝已陆续启动这些品种在多个发展中国家的注册工作,同时计划在发达国家进行注册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