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我们“承包”了卡塔尔世界杯,却无缘2022年世界杯
说起塔卡尔“2022年世界杯”,于北京时间2022年11月20日卢赛尔体育场开幕。这届世界杯的看点很多,比如花费2000多亿美元,成为史上最“土豪”的世界杯,“头顶一块布,天下我最富”等等,总之人家中东有钱人干了一件“硬气事”。当然,我们无缘这届世界杯!
我们无缘这届世界杯,并不影响我们宣传自己,比如:卢赛尔体育场的大椰子碗是我们造的,吉祥物是义乌承包了,专用足球我们做的,运动员衣服我们做的,球场我们造的,车辆我们的……唯独我们的人没有去——运动员。
我承认我们人没去,我们的中国元素和中国贡献去了,但这必定是一场全世界最盛大的足球盛会,在亚洲举行我们竟然没去?!不禁让人惋惜,当然你可以说我们的足球不争气,哪有什么办法,到最后你还是惋惜——恨铁不成钢也是一种爱。
尽管如此,我们是否应该反思一下:我们的足球为什么就踢不过人家呢?其根本原因是什么呢?我们缺点啥?
我们缺的是自下而上机制
我们的足球踢不好就换教练,是换教练的因素吗?我看未必,我们换教练换了那么多,球依然没有踢进世界杯(有一次入围了),我们泱泱华夏14亿人口就选不出11个优秀的足球运动员?
不是这样的,这不是选得出选不得出的问题,这是一个机制颠倒的问题。换教练换球员这只是治标不治本,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那还得从球员到教练自下而上的模式和机制入手。
最主要的是球员间的配合度,但这种配合度不是几年就能配合得出来的,这得长期磨合才能配合出默契感。足球是一个圆形的球体,什么可能都能发生;配合是最主要的,个人能力固然重要,但相互间的配合也很要紧。当然,要形成这样的默契度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出来的,得有一个机制——自下而上而不是自上而下。
少年足球队里才能练出配合度和默契感
足球运动员的配合度和默契感,不是在成年就能练出来的,而是在少年时期。
成年运动员练不出默契感的。即使是练出来也是勉强的。足球运动的基础我们是缺失的,最主要的基础是从娃娃抓起,国少队的默契养成比国家队的默契养成要容易些。
当然,时间成本挺高的,最少也得10年20年左右,没办法,打基础就得费些时间。
和其他足球强国比,我们缺失一种足球文化
你去德国、法国、巴西、阿根廷等足球强国,城市里处处有足球场,不管是球场和街道上,到处都有踢球的成人和孩子。他们把足球已经融入到生活中去了,足球之于他们是一种生活、一种文化。我们呢?除了体育场和学校外,哪里有球场?
说句实话,人家足球强国的乡村里都有标准的足球场,七八岁踢球的孩子不少,我们呢?孩子不是打游戏就是被监督着写作业,哪有时间去踢球啊!再说,踢球得去学校,放学或周末学校的球场也不开放。我们的球场当摆设的多,应用的少。
其实孩子们都蛮喜欢踢球的,只是时间和场地不自由。当我们把足球当成一种文化,从硬件到软件加以重视和改进,中国足球还是很有希望的。
足球从娃娃抓起,娃娃才是中国足球的希望
抓好娃娃足球,不仅仅在学校的操场,更应该把所有的足球场对外开放,尤其学校足球场。只有把球场“对外开放”,才能更方便更有利于娃娃足球的发展。
娃娃足球是中国足球的未来,只有把娃娃足球抓好了,中国足球才不缺人才。
结束语
我是一个足球的“外行”,以上是我个人一些粗浅的认识,不足之处还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