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足球为何不行?从辉煌到没落,没人买票球员工资实在低
说起亚洲足球,很多人首先会想起韩国、日本,甚至是西亚足球。至于香港足球,则完全处于一个被忽视的状态。尤其是近三十年来,香港足球队在国际赛场是屡战屡败,更让球迷不屑一顾。其实,作为亚洲足球最悠久的联赛,香港联赛有着骄人的战绩,在亚洲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是辉煌之期,它被扼杀在摇篮中。
香港足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年前,腐败的清政府迫于英国的船坚炮利,签下《马关条约》,从而把香港割让给日不落帝国。作为第一个发明足球的国家,英格兰士兵走到哪,就把皮球运动发展到哪。也就是1860年后,香港有了足球运动。刚开始,这是一项洋人体育。后来,由于政策许可,越来越多的华人涌入球场,并渐渐占据主力位置。在半殖民地的香港,华人地位低下,唯有足球可以与洋人抗衡。许多习武之人纷纷投身皮球事业,也就是二十世纪初,香港成立了第一支远东足球俱乐部。在1914年,香港足球协会诞生。
在之后的五十几年里,香港足球处于蓬勃发展期,他们参加亚洲赛,击败如狼似虎的日本,又在奥运赛场崭露头角。在1979年,香港冠军球队精工与纽约宇宙队在政府门前进行一场友谊赛。坐拥足球皇帝贝肯鲍尔、内斯肯斯、克鲁伊夫等世界大腕的宇宙队可谓是兵强马壮,他们在世界巡演赛上所向披靡。比赛还没开始,香港球迷就早早守候在球场。然而比赛并没有出现一边倒的局面,反而是香港球队处于领先地位。比赛结束,双方三比三打平。
与世界劲旅平分秋色,这仅仅是香港足球黄金时期的一个缩影。进入八十年代,香港足球继续辉煌。根据足协政策,很多球队开始大肆购买外援。一支球队可以坐拥六外援,俱乐部老板自然不吝啬钱。于是,香港足球再上一个台阶。可以说,直到八十年代中期,香港足球一票难求是常态。
有人欢喜有人忧,香港足球发展迅猛,球票热卖,自然是好事。但是随着外援政策的推行,很多本土俱乐部利益遭到损害,他们联名向足协施压。香港足协迫于压力,施行新政策,采取逐步减少外援达到全华班的政策,给欣欣向荣的香港足球泼了一盆冷水。短短几年,外援流失,俱乐部退出联赛。足协意识到问题,可终究无力回天。就这样,香港足球从辉煌走向了没落。
作为亚洲四小龙,香港经济高度发达,自然不缺钱。然而进入九十年代后,香港本土球员又遭遇新打击。由于关注度低,球票卖不出去,球员年薪普遍在一万港币。为了生存,很多球员只能身兼数职,有人是既做教练,又做球员,有人还当起了球队的清洁工。23岁本应是风华正茂的岁月,但是香港球员却对外宣布挂靴,改行做海关公务人员。如今的香港足球因为收入问题,导致少人参与,无人问津。因为无人问津,香港足球又会进一步加剧没落。这种恶性循环,已经不是一两年就能就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