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中国足球实力居亚洲第一:亚洲九连冠,27场24胜3平
一、雄霸亚洲,九届连冠
中国足球,现状如何,大家都心知肚明,就不必多说了。历史上中国足球一直都是这个状态吗?其实不是的,在民国时期,中国足球曾经也辉煌过,曾经雄霸亚洲足坛数十年。当年,中国足球的实力,是当之无愧的亚洲第一。(本文中所讲的中国足球指的是男足)
1911年,中国、日本、菲律宾三国发起起立了“远东运动协会”,足球便是其中的运动比赛项目之一。
1913年至1934年,共举办了10次远东运动会足球比赛,除了第一届中国输给东道主菲律宾获得亚军,其余9届皆获冠军,取得了亚洲九连冠的好成绩。每逢中国与日本队交手,经常以5比1,4比0这样的大比分获胜,让日本队备受打击。
1930年第九届远东运动会前,日本队为了摆脱“恐华症”,曾整整做了一年的准备,誓要一雪前耻。
那场比赛中,被誉为“亚洲球王”的李惠堂因脚伤未能出战,当时的主裁判竹内广三郎严重偏袒日本队。中国队的进攻屡次被判越位,动不动就判中国队犯规,为日本队赢得点球机会,使日本队三次领先中国队。
后来中国队顶住压力,最终将比分扳平。90分钟后比赛结束时,双方以3:3的比分打平。按照比赛规则,需要再进行30分钟的加时赛决出胜负,但日方害怕中国足球队将比分赶超,坚称比赛已经结束。最终,这届运动会以中日双方并列冠军的结果收场。
1934年在马尼拉举行的第十届远东运动会上,上半场中国队以2:0领先,但下半场双方各入一球后,中国队因一名后卫队员失误被罚下场,日本队借此机会迅速将比分扳平。
当时面临日本侵华的家仇国恨,中国队怀着满腔怒火,顶住压力,最终以4:3的比分战胜日本,打击了他们的嚣张气焰。
日本队跟中国队的比赛屡战屡败,感觉颜面尽失,日本媒体大发感慨,在报道中说:“既生瑜,何生亮。”
二、无钱参奥运,卖艺筹经费
(1)筹钱
1936年,第11届奥运会在德国柏林举行,中国作为奥运会成员国理应参赛。当时的国民政府疲于应付“内忧外患”,以财政紧绌为由,拒不支付任何参赛费用。
为了筹措参加奥运会的经费,中华全国体育协会全体出动,到处“化缘”,到国民政府中央至地方各个部门之间去游说,寻求支持,最终筹得17万元经费,但这点钱根本就不能满足出国参赛所需。
为了补足参赛的费用,体育协会决定让足球队自行筹集经费。中国足球队只得在奥运会开始前,到东南亚各国举行表演赛,用赚取门票的办法来筹钱。
在两个多月的旅行中,中国足球队先后辗转越南、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缅甸和印度等国,与各国球队举行了27场表演赛,取得了24胜3平的战绩。他们比赛赚来的钱不只供足球队自己使用,还汇了一部分给在国内等待经费的其他奥运代表团的队员使用。
他们在辗转各国“卖艺”的行程中,为了省钱,坐船只买最便宜的三等舱,在外国住宿时只选最便宜的旅店。有时全部队员就住在一间大通铺上,有的队员还要打地铺。在国外吃饭时他们从不下馆子,都是自己买菜回去做饭。在比赛时,还要派出替补队员到赛场的各个入口“监票”,以免主办方作弊,黑了他们的血汗钱,少分给他们提成。
(2)鏖战奥运
经过两个多月艰苦卓绝的奋斗,他们筹足经费之后,离奥运会开赛的日子已经很近了,他们匆匆赶往柏林。
在这次奥运会上,足球赛实行末位淘汰制,中国抽签遇到了强劲的对手英国队。英国是现代足球运动的发源地,当时他们足球队的实力处于世界前茅,这让中国队感受到空前的压力。
对英国队来说,中国队的实力同样不可小觑,主力前锋李惠堂成名已久,且中国队在亚洲曾取得九连冠的赛绩,他们并不敢怠慢。赛前英国女王给他们的队员发来电报,要求他们要捍卫英国的荣誉。
中国驻德国大使程天放找来了500多名华人华侨到赛场为中国队助威。
比赛一开始,英国就派出两名队员紧紧贴在李惠堂左右,给他的进攻增加压力。上半场,双方以0 : 0的比分战平。
下半场时,英国队改变了战术,开始对中国队发起全力进攻,但中国队防守得当,英国队未能突破中国队大门。
在下半场进行到第13分钟时,中国队也改变战术,决定全面反攻,希望抓住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赢得这场比赛的胜利。
但是由于求胜心切,造成后方空虚,又由于两个多月来队员们辗转各国一边比赛、一边赶路,体能早已过分透支,体力也跟不上。
更要命的是,中国队当时只有11名队员参赛,没有可以替换的球员。最终中国队大门被对方攻破,以0 : 2的比分输给了英国队。
这场比赛虽然输了,却也让欧洲各国看到了中国队的强大实力和顽强精神,欧洲的媒体纷纷给予中国队积极的评价,认为中国队的实力不亚于任何一支欧洲球队,中国队赢得了众多国家的尊重。
奥运会赛后,欧洲各国纷纷发出邀请,希望中国队到本国观摩交流。中国队在欧洲参加了八场友谊交流赛。
李惠堂的高超球技迅速引起众人注意,法国红星队的总经理曾许诺给以优厚的待遇,希望李惠堂能留在巴黎,为红星队效力,但李惠堂谢绝了他的邀请。
三、世界球王,名将风采
李惠堂
李惠堂1905年出生于香港,1922年入选南华足球队。1928年被评为“亚洲球王”,1976年,德国《环球足球杂志》将李惠堂和巴西的贝利、英国的马修斯、阿根廷的斯蒂法诺、匈牙利的普斯卡什一起,评为“世界五大球王”。
李惠堂自幼便喜欢足球,他小时候足球还是一件稀罕物品,把球踢坏了,他就拿柚子和布团来代替。17岁时,他被选入香港最有名气的足球队——南华队,任主力前锋。
他身高1.82米,速度快、动作敏捷,控球技术尤为出色,倒地卧射是他的一大绝招。1923年5月,李惠堂代表中国队参加在日本大阪举行的第六届远东运动会,中国队获得冠军。在赛中李惠堂以优异的表现迅速成名。
李惠堂分别在1923年、1925年、1930年、1934年参加过第六、第七、第九、第十届远东运动会足球赛,四次都获得了冠军。
1936年柏林奥运会前,他带领中国足球队辗转东南亚各国打了27场比赛,获得24胜3平的佳绩。
1942年,李惠堂为支持抗日战争,率领国足队员在全国举行了138场足球义赛,用筹集的善款购买粮食、衣物、药品和武器,支援抗战前线。
李惠堂在一生中参加的正式比赛中,总共踢进了1860个球。
谭江柏
谭江柏以头球技术著称,因其精湛的头球技术,获得雅号“谭铜头”。1936年,谭江柏随中国代表队参加柏林奥运会足球赛。赛后,他效力于香港东方甲组队。谭江柏是香港歌手谭咏麟的父亲。
上世纪30年代,谭江柏是中国著名的“头球王”。在1934年的远东运动会上,他和李惠堂各入两球,击败了日本队。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到云南担任华侨运输大队长,参与滇缅公路军备物资运输,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陈镇和
陈镇和是谭江柏的好搭档,是国足中场主力左边锋,他的特点是速度快、敢打敢拼。1930年第九届远东运动会上,他以主力的身份随队夺得冠军。
他曾入航校学习,毕业后进入国足参加了柏林奥运会。抗战全面开始时,陈镇和进入空军第六大队5中队担任飞行员,多次参加夜间轰炸任务。他和战友们在战斗中对日军的司令部、舰队、码头等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1941年,在一次执行任务时,他驾驶的飞机出现故障,被敌军炮火击中,不幸遇难,英勇殉国。
忆往思今,中国足球队当年参加个比赛都抠抠搜搜的,跟今天相比,真是令人汗颜啊。
如今,我们国足的经济条件和赛场的硬件设施跟以前相比都已经大大改善,再也不是过去那种捉襟见肘的状态了,很多队员甚至都出现了营养过剩的状况,曾被某地媒体誉为“白斩鸡”。
鉴于此,中国足球队员完全可以骄傲地说:“我们祖上也阔过!”咋地,不服来战?怕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