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世界在变,社会心态如何顺利调整转型
转自:王多
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和新冠疫情冲击影响之下,我们迎来了中国传统兔年春节,社会呈现出一派欢乐祥和的氛围。这是优化疫情防控20条后的第一个春节,我们即将迎来兔年的春暖花开季节,中国经济在新起点上高水平起步发展大势明朗。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上观学习栏目邀请上海社科院原副院长何建华研究员、上海典龙研究院施云江研究员
,围绕疫后社会心理、大众认知与情绪管理如何转型变化这一主题,进行了对谈采访。
在事实与情绪的精准鉴别中,恪守主流价值
上观学习:不可否认,一场疫情,对人心的冲击尤其是人们对国内外形势及经济社会发展的认知,还是比较巨大的。但这种影响,相当一部分来源于新媒体与自媒体,人们陷入了一种认知与感受的信息茧房中,造成了价值观的撕裂与观点的冲突。
何建华:确实,当今世界处于变与乱叠加的纷繁复杂演进之中,对社会大众即生命个体如何认知与把握带来考验。有鉴于此,当前举国上下特别强调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应当团结奋斗,应对挑战。可以说,目前的某些社会心态、认知情绪的特征是比较混乱的。自媒体尤其是一些所谓的网络大V贩卖焦虑、卖惨哭穷、斗富耍嘴等现象比较普遍,甚至带有饭圈化、商业化、市场化的倾向。实际上,这是利用大众情绪与心理,过度消费我们社会大众的情绪资本。在后真相传播时代,它的特点是不注重事实真相,只满足受众的情绪需求,而有些情绪与认知,又是原子化、个体化的,难免局限偏激、狭隘肤浅、冲突撕裂。
所以现在我们还是应当倡导回归事实本身,尤其是主流权威媒体,智库专家学者应多发声音,回归事实真相,帮助社会大众提升综合认知水准,不能让情绪主宰舆论,不能让偏狭击溃理性,不能让无知凌驾科学。要讲好中国故事,不能让不准确的信息带节奏,让消极心态误导社会情绪,而广大读者也应该用理性的思维与视角,精准区分事实与情绪,不被带节奏,不被情绪化,紧紧锚定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注重管理好自我情绪资本,以防自我认知与价值观跑偏。
乐观还是悲观:社会与历史的发展总是要向前走的
上观学习:经过3年疫情,尤其是优化疫情防控新十条以来,阳康后的人们,心理上产生一些阴影和负面悲观情绪,在所难免,但阳光总在风雨后,施先生作为一名文明史学者,如何认识目前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悲观情绪?
施云江: 我研究历史尤其是史前史,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人类是不断向前走的,从来没有迈不过去的坎。人类,尤其是中国人的伟大在于,遇到困难时会通过持久的创新,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问题,从而走上一个又一个历史新高度。我的研究表明,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在持续的融合过程中保持创新的精神,不断促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升级优化,谋求与实现社会发展的高效率,促进社会进步。
拿一万年中华文明史而言,中华史前文明的盘古开天时代,在冰天雪地里破冰围猎,跨过地缘经济的瓶颈约束,人类开始由合作引导社会战胜困难,随后就有了8000年前的伏羲与女娲部落的融合,接着是4600年前的炎黄融合,历史再走下来,迎来了九夷崛起和帝尧改革,实现了帝舜融合九夷,接着是大禹融合百族、统一九洲,把中国带入了邦联制1800年的演化轨道,实现了由酋长部落向小国、大国融合演化的历史进程。穿越历史隧道,我们中华民族血脉延续至今,一条基本的逻辑规律,可以概言之为生存优化与发展效率。今天我们被疫情打压了一下,放在历史长周期视野下,这很可能只是一个小插曲而已。《周易》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人类就是这样演化的,融合创新、生存优化、效率提升,呈现不断进步的姿态。因此,你问我悲观还是乐观,假如从文明发展的大历史观、大格局来看,我能看到的是乐观。
何建华:当然,乐观作为一种社会心态,应当具体观察分析。乐观有两种,一种是无知的乐观,其实就是盲目乐观;另一种是历经沧桑、客观理性的乐观。像我们50、60后这代人,一般不会悲观,因为我们经历过、体验过、感悟过人生的艰辛困苦,认识世界的变化与人生的难题就具有一些历史感,对于缺少历史积淀的人,往往容易产生悲观情绪,痛点相对而言就比较低。
拒绝躺平,积极有为才是时代精神品格
上观学习:“躺平”一词,近年来颇为风行,在本次疫情冲击下,再度成为热词,说明社会影响不小。怎么看待“躺平”这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对社会的影响?
何建华:2023兔年春晚有一个小品节目《坑》,辛辣讽刺一位“不担当不作为、不肯干也不敢干、卷起袖子在一边看”的“躺平式干部”,全程满是笑点,受到广泛好评。这说明,社会大众心理大比例是不认同“躺平”的。老实说,无论是对国家、对社会还是对家庭、对个人来说,“躺平”是没用的,也不足取。现在还有个高频词:发展。人类终究是要向前走的,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演化的核心。面对一系列超预期不确定因素的严峻考验,最终还是要靠发展来战胜危机、化解问题。我们没有“躺平”的任何理由,宏观到国家前途、民族振兴,中观到区域发展、单位好差,微观到家庭幸福、个人命运,应当说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放眼未来,中国式现代化的任务前无古人,我们的路还很长且曲折艰辛、任重道远,没有任何资本选择“躺平”,应当不断战胜悲观情绪,奋发有为才是拥抱美好生活的精神品格。
施云江:合作优化升级发展,在中国人的文化菜单上,是一道家常菜。发展是时代的主题,进步是历史的趋势。其实,即便是在疫情冲击下,中国经济依然在蓄势,积攒着进一步发展的动力。一些人喊“躺平”,但其实纵观历史,人类一直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少数个体选择“躺平”,可能是存在的,但历史发展与社会进步却看不到“躺平”的影子,否则无法解释发展与进步,无法解释改革与开放,无法解释全球化甚至所谓的逆全球化。其实这些深层次问题的背后,都是人类拒绝“躺平”的深深历史印记。